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金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与他有关的很多典故都可以直接用在写作中。
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原故。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叔梁纥死后,颜征失去庇佑,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奔忙,周游列国,但是由于身处乱世,不得明君,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郁郁不得志,如“丧家之犬”。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此外,还有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蔡元培等中外教育家的事例也可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