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上教资笔试早鸟计划2班
时至盛夏,尽管天气炎热,但孩子们还能在家里“撒野”,娃儿们欢乐,当父母的也很欢乐。但九月将近,一想到开学季,家长总会有些担心,担心孩子们是否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对于初入园的娃们,父母亲有这样的担心是必然的。入园初期,孩子们都会经历“分离焦虑”,能不能很好的度过这一时期,对孩子们来说十分重要。今天,冬梅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谈谈分离焦虑,学着用熟悉的心理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以致用中感受知识的力量。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与经常护理他的人(尤其是妈妈)分开后,出现的情感上的不适并产生焦虑,这是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一个阶段。因为个性不同,所以每个幼儿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和程度也有很大差别。
孩子初入园时,他们都会经历新鲜期、哭闹期、平淡期。从一开始的对幼儿园充满新奇,开开心心的去上学,到一提到学校就哭的死去活来、惊天动地,再到后来,入园一个月左右开始进入平淡期,慢慢的习惯学校的生活,可能还有部分反复,但整体上已经适应了校园生活。
入园初期,分离焦虑会让孩子们情绪极度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惧,孩子们大多表现为哭闹、长时间的哭闹,或出现不吃饭、不说话、不交流等抵触行为,而这一切都会使孩子身心受挫,有的孩子抵抗力差,此时也特别容易生病。孩子们在学校过不好,大人们工作也无法安心,因此,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一时期十分重要。
1.暗示法。首先,家长在入园前,可以描述下幼儿园的生活,使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美好。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是必然的、愉快的、荣耀的。如:“你看看大姐姐背着书包上学去了,等你长得像姐姐一样高也可以上学”、“学校里面有很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真热闹”、“哥哥去上幼儿园了,我也想去,你想去吗?”
2.强化法。首先,可以采用替代强化,通过树立榜样,引导幼儿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冬梅老师建议大家利用好绘本,市面上有很多类似“我爱幼儿园”类的绘本。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幼儿提前熟悉学校生活。其次,也可以运用直接强化,如提出“今天上学好好表现,可以吃什么、玩什么或看什么”,还记得我们家豆豆入园时,我每天都会给她准备些零食、玩具。当然,也少不了夸奖,整天变着法子夸她。事实证明,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这里的强化物大家可以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来选择。
3.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的实质就是逐步适应刺激,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先接触早教,一开始是一次一小时的早教活动,再到半日活动,最后再到整日活动。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幼儿在入园前,多是独立活动较多,生活环境比较封闭,对外交流较少,所以很多幼儿在初入园时都会表现种种的不适应。不适应和照料者的分离、不适应家以外的陌生环境、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适应种种规则和约束等。这些家长们都要提前铺垫,不能说上学了就直接把孩子丢给老师。孩子在入园时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家长一定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
4.消退法。在入园初期孩子有哭闹行为是很正常的,有的孩子哭闹的厉害,家长会特别的关注,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担心和焦虑,孩子似乎也懂家长的软肋,此时他哭闹的更加剧烈,想法设法来动摇你,我们一旦妥协,孩子们日后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逃离学校的行为也会增加。那对于孩子的哭闹行为改怎么办呢?打骂吗?这是最粗暴也是最坏的方式。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消退法,对孩子的哭闹行为不予强化,如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态度要坚定,情绪也要平和,不要强化孩子的负面情绪。
5.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主要是通过树立正确的认识来调节情绪。家长要向孩子传递“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学学本领,大家都要上学”、“哭没有用,不开心可以哭,哭完还是要上学”、“老师会教我们唱歌、画画、做游戏,幼儿园很有趣”等积极的观念。
6.惩罚法。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体验不愉快来降低不良行为。如果孩子出现无止境的哭闹或者是一些不良的行为是可以适度的运用惩罚的。如罚站,不让吃零食、不给看动画片等。
1.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不同家里,有一对一的专属照料,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至少要带十来个学生,孩子要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饭、穿衣服、脱衣服、上厕所等。不然孩子会出现吃不饱、尿裤子等问题,这样的不愉快体验一旦和学校生活建立起联系,会让幼儿更加惧怕去学校。
2.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孩子们会一起做游戏、玩玩具,难免会发生争吵或肢体冲突。让孩子多和同龄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在同龄社会中习得一些相处的技能,有利于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
3.规范日常作息。家长可以提前了解下幼儿园的作息表,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午睡等习惯。由于家长的工作都比较忙碌,晚上都想多陪孩子多玩会,或者说是孩子想和爸妈多黏会,所以都会睡得比较晚。家长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对孩子影响较大,因为睡得晚所以起得晚,起得晚导致中午不容易入睡,或者起床时心情不好不想上学,也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等一系列问题。
4.避免消极暗示。初入园时,家长都会比较担心,经常会问道“老师有没有打你啊?”
“同学有没有打你啊?”“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像这样的一些问题都会让孩子产生不好的联想。
5.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上观点是冬梅老师结合自身经历给大家分享的几点建议。但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性,而你又是最了解他的人,所以在具体实施时,一定要结合自家的情况来灵活的应用。我们也要学会相信孩子,他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坚强。
以上提到的一些应对方法都是大家特别熟悉的心理学知识,同学们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或教师招聘考试时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知识。冬梅老师提醒大家,这些理论知识看似高深,其实很接地气,我们要学会学思结合,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起来,只要这样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教育生活。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华图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