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也频频对中国产品挥舞起反倾销的“大棒”。就在年前,以欧盟和美国为首的汽车协会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贸易诉诸WTO,WTO作出不利于中国的裁定。印度政府也于1月23日宣布,未来6个月内禁止进口中国玩具。
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不无关系。在这场由美国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以往的产业竞争优势日渐削弱,在短时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巨额逆差的情况下,一些救助措施包装上了“购买国货,促进就业”的经济爱国主义外衣,“进口引起失业,裁员裁外国人”的观点在遭受较高失业和经济衰退的时候也更容易获得支持。
但殷鉴不远。回顾历史,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是有深刻教训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可能出现的贸易战,势必引起国际贸易环境恶化,让当前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也许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美国总统奥巴马警告美国国会,新经济刺激计划的最终版本不应包含任何可能引发贸易战的保护主义语言。
作为遭受贸易保护主义重大影响的国家,中国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将带来比以往更深的刺痛,中国应积极合理应对一些国家“祭出”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方面,中国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来保护自身利益。目前WTO要求成员国依照各自国内的商品竞争力和发展状况,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合理的保护措施。中国应尽快完善反倾销、反补贴及相关保障制度,使相关产业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贸易战往往导致两败俱伤,涉及到具体的争端解决办法,主要应通过双边磋商来加以解决。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政府间合作。1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达成共识,“中方将继续稳步、稳妥地开放市场,增加从欧盟进口,欢迎欧方参与中国促进经济增长计划,希望欧方对华扩大开放市场”。这表明金融危机当前,中国始终坚持扩大进口,并从国家层面推动赴欧洲采购,用对外开放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
更为重要的是,寻求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花大力气拉动内需,提高国民消费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不可回避的急迫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