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不仅意味着物美价廉,物有所值,也体现了世界各国分工协作的成果。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出口产品半数以上是加工贸易,如去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二千零三十五亿美元产品中,加工贸易出口一千二百八十八亿美元,占百分之六十三点三。这些产品都是按照各国订货商的要求和标准生产的。
从出口主体看,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八,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制造"也是"世界制造",是世界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分工的结果。
从产销渠道和管理模式上看,欧美经销商持有着大量欧美市场销售产品的品牌,他们在中国寻找符合他们生产要求的生产企业,并在评估和每年验证的前提下,才将大量不同款式的订单下给中国的企业生产。与此同时,经销商还在生产企业长期派驻QC(QUALITYCONTROL的简称,意为"品质控制")人员,同步确认生产企业的原辅材料、生产条件、产品制造过程是否按照经销商制定的规范要求,并对生产企业生产的首件、小批量产品、半成品、成品,甚至运输过程中的成品实施了极为严格的检验措施,也就是说,经销商全程参与了生产企业的管理、制造和检验过程。
以某个遭遇美国通报的童鞋召回事件为例,该款童鞋的款式是美国某较大鞋类经销商设计提供的,福建省福清市一生产企业经美国经销商考核通过,并严格按照经销商的管理和检验要求执行,主要材料包括出现问题的小部件由经销商指定,生产企业生产的首件、小批量订单经过了经销商苛刻检验,而且美国经销商也在生产企业派驻长期的QC并全程跟踪企业的采购、管理、检验过程,同时在口岸还专门设立仓储检验中心对产品进行抽检。即使在这么严格的管理和检验制度下,还是发生了小部件脱落的隐患,导致该款童鞋在美国商场下架召回。
通过调查分析,业内人士认为经销商在出口产品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是经销商没有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而将这样的产品交与生产企业生产,从而埋下了隐患。如美国最大的玩具商美泰公司日前宣布从全球范围召回二千多万件中国生产的玩具,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符合进口国标准,只是因为设计缺陷而被美泰公司主动召回的。
二是没有严格实施对原辅材料供应商的评审,导致原辅材料不能满足销售国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
三是虽然建立层层把关检验制度,但检验项目设置不尽合理,多数比较侧重外观和物理性能检验,而忽略安全性能检验,未对安全性能进行重点把关,如童鞋上的小饰件和小配件安全性。
四是产品抽样送检的代表性不够,安全项目检测不全,就不能保证产品完全符合相关要求。
在质量安全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遭受索赔和惩处的同时,加工类贸易经销商不应保持沉默或者将责任推给生产企业,而应承当起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体现国际贸易中的公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