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出笼与所谓中国玩具问题可能有某种联系。”为日本《讲谈社》杂志工作的美国资深撰稿人帕特里克·克拉克对《国际先驱导报》说,最近一个时期,美国媒体出现了大量有关“中国制造”的负面报道,在一些美国人心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美国主流媒体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一篇文章似乎一点都不奇怪。”美国富勤集团安全健康环保专员威廉·德莱度认为:“所谓购买国货是为了降低因运输而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一种借口,因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一些美国人的心理非常脆弱,他们对国外的经济发展表现得很担忧,就是墨西哥卡车过境运输这样的事,他们也会争论不休。”
看了《纽约时报》的文章后,美国的一个普通网民安妮·麦茨在博客中写道:“波音飞机的许多部分还是在外国制造的。美国人要买美国制造的东西也可以,那只能把飞机拆开卖了。”
“所谓的‘国货热’是不现实的。”威廉·德莱度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对这个概念不抱希望。实际上,“国货热”很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是一个容易被利用的商业促销手段,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大部分美国人还是很关心价格的,美国99%以上的人在购物时都不看产地标签,如果一件商品外观、质量好,价格合理,然后的事就是付钱了。这些质优价廉的商品大都来自中国、墨西哥、越南和印度,而不是美国。”
德莱度还认为,“购买国货”的提法在次级债危机爆发之际尤其不合时宜:“许多人还不起钱,连工作都没有呢,怎么可能去购买昂贵的美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