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国似乎是个例外。2009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均大量增加。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在贸易保护中最易受伤,而且伤的最深?
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去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显示,截至11月3日,今年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日前在第五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上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随着全球产业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对外贸易将长期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设的全球贸易预警处12月15日发布报告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保护主义受害国。究其原因,除了外部困扰,更有内部因素。
从外部原因来看,首先是经济危机以后,各国失业率上升,国内弱势群体往往诉诸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较低一端,低成本优势的出口产品往往冲击进口国中下层制造业,而这一阶层往往是推动贸易保护主义最积极的。其次,危机过后各国对经济增长模式进行调整。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经济要从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转向出口推动型增长模式。目前美国力推的“经济再平衡”关键体现在“贸易再平衡”,这必然要求美国增加出口、减少进口。鉴于中国是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国,“中国制造”必然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目标。
从内部看,中国长期以来的出口导向、大进大出、低成本和低价格竞争,使中国产品更容易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靶子”。此外,中国在应对策略上经验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别国的对华贸易保护。
鉴于中国所遭遇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复杂性,专家建议今后在具体应对时,应注重“内外兼修”。
首先,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低价竞争策略。
其次,应建立最广泛的包括企业、政府和利益攸关方的统一战线。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未来应更多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到贸易政策制定上来。
第三,在具体应对上应“针锋相对、寸土不让”。王勇认为,中国应不怕冲突,敢于并善用反制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