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欧洲服装企业,将打折期提前了整整两个月”,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
服装业内的常识是,5-8月是一年中服装的销售旺季,而欧洲由于打折季受到严格规范,一般服装打折会出现在1月和7月。在夏季服装上架不久、销售正旺的5-6月就开始打折,这显然对于零售商不合算。
“现在提前打折只能说明,目前的销售并不好,同时零售商感到资金压力,急于回笼资金,”曹新宇说。
危机早在上半年就开始浮现,众多的中国外贸企业,逐渐体会到远在大洋彼岸的经济危机的苦果。
杨某是天津一位外贸的SOHO族,自从五年前进入外贸行业以来,他还是第一次面对如此萧条的情况。
经过几年努力,他已经有了几个美国固定客户,只要定期按照美国订单要求,找熟悉的工厂生产,再通过挂靠的外贸公司办理出口手续,每月数十万美元的货款就会按时打到他的账户上。
但是从今年年初起,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以前每周都会有几个新的客户询单,或者要求寄样品,现在却一个人都没有。以前熟悉的客户邮件也越来越少,有个客户去年12月说要下一笔单子,一直到3月我一再争取下,还让了一点价,才下了单,还活活地砍去了一半。我每年做得最好的其实是圣诞节的一些礼品摆设,但是今年这样的订单简直可以用凄凉来形容。”
更令杨某揪心的是,一个老客户此前定了一批货品,付了30%的定金。杨某发货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货物还在洛杉矶港口的仓库,对方的电话也没有人接。
“我都不敢细想,此前曾经有朋友说,他的货发过去,美国客户拒收,原因居然是公司破产了。”
杨某彷徨无计,只好拨通一位做这行时间更长的朋友,想讨教一下这种情况怎么办。
“我的货也发往美国了,那边拒收,因为那家客户公司破产倒闭了!”朋友在电话里叫苦连天。杨某目瞪口呆,没想到朋友的麻烦比自己更大。
在杨某和他的朋友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面简称中出保)市场部副总经理林九江也同时接到国内几家服装鞋帽厂商的报损,这几家都是中出保的客户,他们的买家是同一家公司——美国某运动品牌,总涉案金额高达500万美元。他们作为这一运动品牌在中国的贴牌生产商,同时遭到拒收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