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同时,协议的另一面也将随之生效:“双重许可监督制”将取代纺织品配额制。所谓“双重许可监督制”,即在此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
“双重许可监督制”取代“配额制”,无疑创造了相对自由的贸易环境。然而对中国这个纺织品出口大国来说,如果这是个重要的发展契机,那么纺织业将进入怎样的整合时代?
中国输欧纺织品配额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纺织品可以简单恢复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对欧潮水般出口的盛况。“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引入,正是为了缓释欧方的担心。理论上,中国纺织品对欧出口将重回自由状态;实际上,这是一种仍在密切注视下、不得放纵的自由。
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体系结束于12月31日。作为纺织品第一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随即猛增。上半年,由于大量来自中国的胸衣、套头衫等产品抢关出口,导致对欧纺织品出口激增并大量积压在欧盟港口。
随之而来的,是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激化。欧美相继威胁要根据中国加入WTO所承诺的特别保障条款发起调查。
最终,中欧于6月10日签署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中国同意自动减少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量,对中国十种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一定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这十种纺织品包括棉布、T恤衫、套头衫、男士裤子、女士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和亚麻纱。时限至2007年底为止。
当年11月,中美两国也签署了双边纺织品协议,对21种纺织品服装(按美方类别为34类)实施配额管理,期限到2008年年底。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后配额时代”启动不到半年时间便戛然而止。
不过,继续采取配额制在欧盟内部亦颇有争议。不仅欧洲纺织品零售商因此蒙受损失,受保护的欧洲纺织品行业也仍然缺乏竞争力。欧盟国家行业利益各有不同,英国以及北欧国家力主取消配额。原先主张延长配额时限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也逐渐意识到了争取欧盟其他国家一致支持的困难,强硬立场有所变化。
今年6月12日,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22届中欧经贸混委会,恪守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按期取消输欧纺织品配额即已成为中欧双方达成的一项共识。
在7月22日欧盟经济部长会议结束之后,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的经济部长皮尼奥说,欧盟各国的部长会谈到深夜,最后的结论不是延长配额期限,而是研究一种能确保平稳过渡的机制。最终,“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作为一种过渡措施出台。
在“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下,中国批准的出口许可以及欧盟批准的进口许可将受到密切监督。该监督制度规定2008年底之前,中国发放多少出口许可以及输欧服装数量将有详细记录。这种以一年为期限的监督机制将为计划的可靠性提供依据,不仅为生产厂商,同时也为贸易商服务。置于“双重监督制”监控下的纺织品涵盖了之前受配额限制的十种纺织品中的八种,比如T恤衫、套头衫、男士裤子以及胸衣等。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称,这种“双重许可监督制度”也曾经运用于解决美日汽车贸易争端中,其目的实际上是加强出口企业的自我控制,“双重许可监督制度实际上就是从被动配额转为主动配额,要求商务部和商业协会加强对出口企业的指导和管理。”
作为应对“双重许可监督制度”的措施,明年对欧双边监控纺织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本月底也已出台。我国此次确定了六条资质标准包括:在中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境内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两年(含)以上;依法纳税的一般纳税人;上年度输欧纺织品对欧盟出口1万美元(含)以上;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知情人士透露,当前国内符合资格申请的企业大概在5000家左右。
“商务部刚公布了申请纺织品出口欧盟资格证的5项条件。这种限制性的设定对于大企业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它们在规模化生产、资金流动、环保以及劳工保障等很多方面的优势都是中小企业渴望而不可及的。况且,我国为了规范出口秩序,政策偏向大型纺织企业也是必然。对此,中小企业只有努力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别无他路。”一位业内人士说。
杉杉、浪莎等国内较知名的纺织品企业的人士表示,最近商务部为明年输欧盟纺织品设立门槛(在注册资本、出口年限、输欧出口总额、知识产权等方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而这几年他们的产品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已经向生产中高档产品过渡,比较符合欧美采购商的要求。由于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单价也在逐步提高。
“配额限制的时代结束了,但是我们却依然被出口贸易拒之门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纺织企业老板说。而这些不可能获得资格许可证的小型纺织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大型服装出口企业,寻求合作的机会,希望协同生产输欧纺织品,以代替加工或其它形式打通输欧通道。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资格许可制度自有其道理,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限制了新进入者,这对新兴企业、中小企业不利,所以,中欧双方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协调,在维护市场秩序和避免垄断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也有一些中小纺织品企业反映,需要平衡优势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国家应支持、鼓励有特色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出口。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近日就欧盟对华纺织品配额制即将如期废止一事表示,中国不是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的唯一受益者,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不是以挤占别国份额为代价换来的。而且,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到5%。
江苏一家纺企的经理也表示,"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纺织品出口的毛利率现只有2~3%,而过去一般在6~7%左右。现在,企业接订单必须要考虑税率的调整,我们会适当提高出口的价格,但这样也加大了接订单的难度"。
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的丰富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却在减弱。据高虎城透露,根据咨询机构的统计,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据称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已经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其实,在实施配额的这两年里,国内不少企业为了拿到配额,付出的额外成本占到了商品总成本的80%。取消配额后,这些企业若获得资格许可证,其出口成本将大幅下降,而利润也将随之大幅增加。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的前景还是很乐观的。”一位业内人士说。但他同时表示,一旦限制的“阀门”打开,实际情况到底会是怎样,还有待观望。
一些纺织企业对配额的取消也并未显得过分乐观,更多的却是一种理性。他们表示虽然中欧贸易政策在不断调整,但贸易博弈不会停止。事实上,欧盟的健康、环保的标准越来越高,反倾销等“撒手锏”也被频频采用。企业应把精力放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一套西装卖四五十欧元,一件文化衫只卖一两欧元,前者不要配额,而后者要受限制。因此,外贸企业绝不能把自己的未来放在出口数量的比拼上。(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