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计划采取的反倾销举措,允许各国政府向那些售价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的进口产品征税。此类措施被更多地用于保护规模较大产业,如钢铁和化工。将其用于鞋类进口是愚蠢的。制鞋业并非一个战略性产业,后者有着庞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准入壁垒,在这里,掠夺性的出口定价可能带来可资利用的竞争优势。鞋类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市场,激烈竞争将很快侵蚀高利润率。
如果享受补贴的鞋子,的确是绕了半个地球运来,以供廉价出售的话,那其生产商就更笨了。如果中国及越南政府愿意为欧洲消费者提供“补贴”,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鞋品收藏,不妨听之任之。伊梅尔达·马科斯(Imelda Marcos,菲律宾前独裁者夫人,以奢华著称,拥有3000双各种鞋子——译者注)的效仿者将不胜感激。
但令人悲哀的是,数量微不足道的欧盟生产商,又一次设法发出了比该地区4.5亿消费者更大的呼声。欧盟贸易专员彼得·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显然希望拉拢这些生产商所属成员国(包括长于言辞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他在制定计划时,至少想着不能造成比去年夏季更大的混乱,当时围绕中国纺织品进口问题乱作一团。
针对纺织品实施的限制性措施包括,通过配额控制进口量,一旦配额告罄,进口就可能全面中止。对于那些其文胸产品未能设法在“吊桥”拉起之前、悄悄溜入“欧洲城堡”的零售商而言,这可能是一场灾难。
与此相反,拟议中对鞋类实施的限制将通过关税实施。即便对那些已与中、越方面签订合同的进口商和零售商而言,这种做法将带来价格的小幅上涨,而不会使整个市场陷入停顿、货架上空空如也。此外,征收关税将逐步实施,让欧洲企业有更多时间,重新就合约进行谈判,或转而从其它地方购买。
不过,这些企业是否会转过头来,从意大利或西班牙、而不是东亚或拉美的其它地方采购,人们大可表示怀疑。这也突出表明,整个做法于事无补。
在欧盟单方面加征关税的背后,是其拒绝承认中越两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事实。因此,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才将中、越两国鞋类出口成本与其它地区的生产成本相比较,以“证明”其倾销。但是,中越两国制鞋产业的竞争力居全球之首,因此任何比较都会显得它们的成本低廉,这一点不足为奇。
对鞋类进口征收反倾销税不是个好主意,其实施方式则还算明智。对欧盟贸易政策来说,这可算是个“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