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整个陶瓷行业的产品从质量以及设计等各个方面来讲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生产商互相之间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了。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制造生产体系,企业技术与装备总体上达到较高水平,并培养了一支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研发创新的人才队伍。同时,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已有10个建筑陶瓷品牌、4个卫生陶瓷品牌、7个陶瓷片密封水嘴品牌,共21个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5个建筑陶瓷、1个卫生陶瓷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随着陶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技术交流的增多,中国陶瓷城的工艺技术,产品研发,产品设计及空间应用的设计等都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的设计师也已经像意大利、西班牙的设计师一样具有国际水准。我国陶瓷在设计和质量上已经与国际同轨,再加上价格实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很多企业大打降价策略,以赢得出口的生存空间,然而通缩的出口价格也为遭遇反倾销种下了隐患。近几年来,建筑陶瓷出口贸易所遭遇的反倾销的警报一直长鸣。据统计,去年我国建筑陶瓷的出口率近10%,卫生陶瓷的出口率已达20%以上,部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的出口率已占到50%或更多。况且由于我国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的出口国又分别地相对集中,所以说,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对于我国有着过度规模和以出口作为主要支撑的众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来讲,都将是一场瀚然大波,都将引起强烈的动荡,威胁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的主要出口国美国正在准备启动一项所谓“特别保障措施-sa8000社会责任标准”来阻止中国陶瓷对美出口的门槛,美国这一“特别保障措施”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国对我国陶瓷产品发起多起反倾销诉讼。如印度对我国抛光砖征收反倾销税,韩国对我国陶瓷砖反倾销案仲裁和开征反倾销等。同时欧盟等国对我国实行的产品强制性认证,放射性检测和装运前检验等技术壁垒也日益苛刻。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陶瓷业的发展。
某国内知名陶瓷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说,我国卫生建筑陶瓷由于缺泛“品牌效应”,仍处于同质化的竞争。行业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掌握销售渠道与核心技术,市场应变力差,抗衡市场风险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不少企业缺乏科学管理、新产品开发、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更重要的由于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产能的日益过剩和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所以价格竞争已经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占领市场的法宝,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出口贸易,价格战已经成为持久战。多年来在国内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同时,出口价格也在下滑,按照目前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现状来讲,出口价格的通缩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出口退税正是众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看中的利好和利润空间。
由于目前建筑卫生陶瓷产能的过剩,国内市场如同一个急剧膨胀而即将撑破的气球,在沉重的竞争压力之下,对于目前我国众多的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来讲,出口就成了一个缓解与释放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突破口。无序和同质化的竞争所产生的“内耗”,使得出口价格一跌再跌。因为谁走过出口贸易这座独木桥,谁就有可能生存,在一定的意义上,出口已经成为众多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救命的稻草,出口价格的通缩也就成了必然。这更激化了国内陶瓷行业早已白热化的竞争,使企业的生存更加困难。
据了解到,随着多种因素的影响,陶瓷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挑战,未来5年应该是我国陶瓷产业调整时期,出口总量及其数量、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未来5年,转变陶瓷出口的产品结构,加大自主研发,走创新、品牌之路将成为陶瓷出口的必由之路。
业界资深人士还指出,实施资本运营战略,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利用贸易规则保护自己,挖掘中国陶瓷文化,优化产品结构等将成为转变陶瓷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协会还将配合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起努力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陶瓷产品高出口额和高价值的同步增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日用陶瓷市场空间也开始不断放大,企业转攻国内市场也是迟早的事情。为此,高淳陶瓷会将今后的重点放在国内市场布局上,力争两年内在上海、南京、苏州等20个城市设立50个以上的专卖店。同时,通过品牌的打造,促使企业国内销售比例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以前是直接卖给供应商,现在要自己闯市场进行肉搏战转攻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