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续多年是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广东则是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省份。入世至去年底,与广东出口产品有关的贸易摩擦158起,占全国总数1/3,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商品遭遇贸易摩擦12起。
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表示,目前广东出口形势严峻,除了国际订单萎缩外,与贸易摩擦也有关系,这直接影响到广东最具有竞争力的鞋类、家具、建筑陶瓷、铝材、玩具、纺织品等大宗产品出口。今年上半年,广东进出口贸易总值257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7%,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27.3%,在全国各省区市中继续位居第一,其中出口额为1534.2亿美元,下降18.6%。
“一宗官司直接涉及的出口金额可能是上千万美元或上亿美元,但加上受波及的上下游产业及就业,实际影响就大很多,目前广东外贸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做好国家贸易摩擦应对工作,对保住国际市场份额和就业都有重要的意义。”万庆良说。
目前,广东遭遇反补贴调查形势尤为严峻。2004年,加拿大第一个对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涉案产品烧烤架的主产区就在广东。去年中国遭遇10起反补贴调查,占全球反补贴调查总量的71%,广东就涉案7起。
刘丹阳称,反补贴调查直接挑战我国宏观管理政策,在各个国家对我国反补贴调查中,我国被指控的中央经济政策达50项,地方经济政策上百项,这主要是由于体制不一样,对中国金融贷款、土地、税收等政策存在一些误解,商务部也在加大交涉和抗辩力度。
北京高朋律师事务所反补贴专家王磊反映,自去年下半年来,中国几乎是一个月遇到一起反补贴官司,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国外有些指控是违背事实而可以打掉的,最近澳大利亚对广东铝材反补贴的52项指控中,不少都缺乏事实支撑,在多方努力下,最终将调查项目缩减到15项。此外,地方政府在出台一些鼓励政策促进投资和出口时,也要注意要遵守WTO规则,例如出口补贴是严格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