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招聘面试考试中,语文学科考核大多以阅读课的形式出现;英语学科考核中,阅读课同样作为重点课型。并且两个学科的阅读课在文本讲解的展开方式上依然有很大的共通性,均涉及整体感知和细节分析,而且两者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
这种授课特点决定,整体感知(英语称泛读)内容的环节,任务上要体现出文章的逻辑框架;深入研读(英语称精读)的环节,要体现出细节是如何支撑起这个逻辑框架的。这样的设计才是既切中文章的要点,又具有层级性和引导性。
那么在板书设计上,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泛读)和深入研读(精读)的环节板书出问题,这样才能体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感,同时也能通过问题展示出考生的授课思路是不是具有引导性。其次,整体感知(泛读)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经过互动得出答案后,答案是需要板书出来的,因为这个答案体现了整篇文章在宏观层面上的逻辑框架。在深入研读(精读)部分,问题的设置最能体现出考生授课思路的引导性,所以此环节的问题必须板书出来,而答案其实就是文章中细节的再现,可以视时间情况选择是否板书出来,细节的逻辑性一定不及框架强,有时板书出细节反而会干扰整个文章的逻辑线索,这一点在语文学科上尤其突出;最后,无论是问题或答案,都要用关键字板书出来。理由有三,第一,板书关键字,节省时间,考生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课程设计的主要环节上;第二,板书越多,排版就越容易乱,整体的美观简洁越不易保证;第三,板书得越多,出错的概率也越高,尤其是在考生高度紧张时,单词的拼写,汉字的笔顺,以及形近词都容易出错。板书写关键字,也是避免此类低级错误的有效方式。
作为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板书设计也是试讲和说课中的重要环节,是课程设计最直观的载体,板书设计同样也是反映考生基本素质和授课思路最直观的方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上述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面试说课中,为自己的面试添加更多的提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