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基于此,我会向学生展示《两只蟋蟀》编织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表现的是什么动物?两只蟋蟀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并补充:编织是我们民间美术中重要的一类,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随处可见,拥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而引入课题《巧手编织》。
美术课程强调关注文化与生活,因此我将展示收纳篮、果盘、中国结等实物,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在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我顺势总结出:编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种类繁多,包括实用的生活用品和美观的工艺品。
接着,我会从实用与美观两个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欣赏编织作品。我将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编织物品,并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编织品是用什么材料编织而成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易取的材料可以利用?学生能够快速地回答出玉米叶、草绳等。对于他们的回答我会给予肯定并做出补充塑料绳子、竹条、彩色布绳、鞋带等均可作为编织的材料。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手中的编织物品,并小组讨论这些编织品在造型和色彩上分别有什么特点?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编织品的造型多样,色彩丰富。
从生活物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在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到了生活与美术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作美的能力。
编织方法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会先请学生观察小组内的编织物品,并思考他们是如何编织出来的?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结果,并赞许他们的探究能力。
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我会以《彩鱼》为例示范编织的制作方法:首先,先用一根彩色长绳从中间对折,再沿中缝向两侧翻折;其次,添加纵向彩纸与横向彩纸交错叠压,边缘翻折为横向,重复此操作直至形状完成;最后,整理细节,修剪多余彩纸。
学生先探究,教师后示范的方式符合新课标指出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因此,我设置了艺术体验的小环节。首先请学生搜集身边的材料并从造型、色彩等方面思考设计思路。然后选择身边易取的材料,编织一件实用又美观的小作品。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选材,编织手法,色彩搭配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同学们创作完成后,我会创设“编织大观园”的趣味情境,引导学生勇敢分享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主要从编织的材料、手法、造型和颜色等进行多元化评价。在相互交流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够起到优化课程的效果,为此,我将多媒体展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中编织的相关视频,再次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的情感。同时再次强调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我们应该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
最后,我将请学生将创作的物品装饰生活或者应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