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新课标的理念,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趣味情境和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我设置了如下六个活动。
课堂伊始,为了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将创设“猜谜语”的情境,分别出示谜面:四四方方,面上有光,长着四条腿,站着不出房;四条腿,一个背,走路睡觉用不着,吃饭写字要它陪。学生积极思考,不难猜出分别是桌子、椅子。我顺势总结:桌椅看似平凡常见,但是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这些每家每户都有的桌椅也有着千姿百态的外形!以此引出课题《小小桌椅设计师》。采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新颖有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美术课程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所以积累视觉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学生非常重要。我会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教室的桌椅,并思考:椅子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都有哪些作用?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椅子主要是由椅脚、椅座、椅背和扶手四个部分组成,在日常生活中它们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对椅子的组成和用途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仍需要对桌椅的造型和创意有进一步的理解。我会出示《明代家具》《创意餐桌》《地球椅》等图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引导他们讨论、探究两个问题:图片中,这些椅子在造型上有何特点?这些创意的椅子是以什么物体为原型设计出来的?学生认真讨论,相互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在设计桌椅的造型时,设计师加入了自己的灵感和设计理念,并借助其他物体的形状为原型进行制作,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实用美观的桌椅,它们是设计师巧妙构思和精心制造的产物。
本节课是创作课,认识材料和方法是进行创作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会继续出示学生作品《手型椅》《卡纸椅》等,通过我的引导性提问,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这些桌椅使用了纸杯、木棍、彩色纸、铁丝等材料,通过粘贴、排列、剪裁等方法变废为宝,制作出了造型美观、创意新颖的小桌椅。
该环节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也能够加强他们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凝聚力。
由于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桌椅的步骤和方法是一难点,因此我会示范“手套”桌椅的设计制作步骤。第一,创意构思,设计草图,选择废弃手套和棉花等材料;第二,进行制作,将棉花填充在手套中撑起手套的体积,再封口;第三,固定形状,用胶水把手套固定成椅子的形状;第四,调整细节,进行细节的调整,修剪多余的部分。
设计实践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合理的时间,组织学生以美术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设计构思,完成一套小桌椅的设计作品。学生在构思和设计制作过程中我会从设计创意、造型特点、材料和制作技法等方面进行指导,给出建设性意见。
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我会设置“家具小展览”的活动,引导学生展示作品并从造型特点、创意构思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此环节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科学精炼的结束语能够起到“课虽尽,却趣无穷”的效果。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的重要知识,并且从发现美、感受设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这一角度进行情感升华。最后,我将鼓励学生课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将本节课设计的小桌椅改造成实用的小家具,以达到知识在课内外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