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0日,中国经过15年的漫长努力终于“入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入世”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他们也一定会对此论题产生浓厚兴趣。并且,尽管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将会有较多的材料,即学生搜集材料的困难不大。结合语文教学,在此次活动中,主要让高一年级学生初步了解论文的写法。
【教师提示】走在大街上,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一些公益广告提到我国将加入“WTO”,翻翻报纸,看看电视,这个问题的报道也相当的多。通过媒体我们知道,我国经过了漫长的15年,参加过无数次的谈判,才走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口。在我国“入世”的前夕,同学们希望了解一下“WTO”的有关问题吗?
9月25日,宣布课题项目,学生反应强烈,交头接耳,情绪亢奋大家的反应说明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弄清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我们采取分组的学习形式。全班64人,分为12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选一位组长,小组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小组自愿组合,不过,我建议,由于每个小组在成果阶段需要写论文、答辩,或许还需要为你们的论文集设计封面,还必须与其他组沟通,甚至与外界沟通,所以,在组建小组时,最好吸纳各种人才。
第二天,各小组的名单交来,我发现有4个小组或全部是男生,或全部是女生。找来4位组长,要求他们调整了男女生。
1、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各个小组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WTO”:①报刊、书籍;②电视、广播;③网络;④父母亲友。
2、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时间,小组开展活动,要求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每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不得少于3个。每个小组将同学们的问题归纳、整理,提出本小组的问题(不少于3个)。这些问题应该是你们所感兴趣的,同时是你们下一步能够探究的。
3、要求各小组选一位同学,将本小组的每一步活动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每位同学在每一阶段活动中做了哪些事,提出了什么问题等等,一一记录下来,为最后的评价提供资料。4、要求大家尽可能地利用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尽可能地每位同学都上网,如果有不会上网的同学,小组同学可以帮助他学会上网。
5、要求开辟一个信息交流的园地,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源(如报刊书籍的名字、网站名等)拿出来,写在小纸条上,贴在信息交流园地上,供大家使用。课后,有同学提出,如果家长不让上网怎么办?其他同学则表示,网巴到处都有,还怕上不了网?当问到,有没有同学不会上网时,大家笑道,一定没有——谁愿意承认不会上网啊!我估计,即使有学生现在不会上网,我们的活动结束时,他们一定学会了上网。
关于信息交流园地,有同学表示,不必那么麻烦,我们需要,会找其他组的同学帮忙的。也有的同学说这种形式很好。10月8日,在国庆放假结束后,各小组陆续交来了他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每个小组的问题都超过了3个,最多的一个小组提出了19个问题,并且每个问题后都注明了是由哪个同学提出的。这既说明同学们有很高的求知欲和很认真的态度,但又表明各小组问题无法集中,需要老师进行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