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提问方式进行导入,提问学生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从而引出鄂伦春族,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同时也帮助学生扩充了自身的知识储备,也紧贴了“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的理念要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勇敢的鄂伦春》,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聆听以及观察谱例不难回答出歌曲的速度稍快,情绪是欢快、自豪地;之后开展分享会,分享一些有关鄂伦春民族的资料。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带领学生进行趣味发声练习,保护他们的嗓子;其次,我会播放音频,提问学生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由此引出四二拍的节奏律动;然后,我会范唱,学生演唱谱例,并提问学生节奏有哪些问题,由此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节奏类型,并且运用拍手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再带入歌曲完整演唱谱例;紧接着,我会朗读歌词,带领学生想象画面;最后,我会带领学生运用欢快、自豪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的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更快掌握歌曲。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艺术创造能力。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总结今天所学习的节奏类型。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布置开放性作业,搜集有关鄂伦春的其他歌曲。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