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这些事件似乎反映出中国产品在走出国门时暴露的不同问题,比如质量控制问题、适应当地标准问题等等,似乎是一些个案。但如果站在国际贸易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去看,这些问题不是一家企业的问题,不是一种产品的问题,而是中国产品在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时必然遇到的技术贸易壁垒。
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刚刚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产品的合格率非常高。比如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合格率高达99.4%。在不久前美国媒体报道中国轮胎出现质量问题时,国家质检总局也重新组织了质量检测,结果表明中国轮胎质量完全符合美国相关标准。
回顾几年来的变化,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的提高可以说突飞猛进。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质量同样如此。之所以会在现在频繁地爆出问题,笔者认为,是因为中国产品出口量大了,大到了对一些市场可能产生影响,大到了可能让一些企业感觉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
国际贸易摩擦是与国际贸易相伴而生的,即使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存在,只不过内容更多样、形式更隐蔽罢了。发展中国家会遇到,发达国家之间同样时常发生。
充分认识贸易摩擦的必然性,我们就可以以释然的心态去看待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苛刻态度。我们不必对自己的产品丧失信心,不必对进入别人的市场心有不安。全球化带给大家的机会是平等的,全球产业必然会按照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国际化分工。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长驱之入,发展中国家不过是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去占据中低端产品市场。如果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连这个市场都不能进入,还谈何贸易自由?
同时,坚定自信心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产品质量和任何市场行为上有所松懈或放低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在产品质量上、在自主创新上、在知识产权规则上加倍努力,还应该学习跨国公司在政策和法规研究方面、在公共关系建立方面、在公关危机处理等方面,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认真研究海外市场,树立中国制造的优秀形象。(宋凤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