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在回答“学校教育应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的问题上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它们对学校课程的设置持不同观点。
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官能心理学是它的依据。它主张开设一些诸如拉丁文、希腊文、文法和数学等形式学科,认为它们对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大有帮助。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他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这种主张强调学科和智力训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过分注重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有可能使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
实质教育论的观点则正相反。他们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中包含了官能的训练,联想主义心理学是它的依据。实质教育论主张在学校开设诸如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学等实科课程,通过它们向学生传授实用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打好基础。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宾塞,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指出,为人类的种种活动做准备的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所以它们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最主要的位置。从这种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它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轻视单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相关推荐:
华图教师网http://www.hteach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