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之声: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当前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短板在哪里?尤其是民营企业,困难主要集中在哪里?
吴庆:关于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观察世界经验,走出去的企业多数是寻求本国的金融机构来提供服务,所以本国金融机构往往跟随着本国的企业一起走去国门,或者企业刚刚走出国门,然后金融机构很快就跟着走出去。国务院这次提到的金融支持走出去,也是希望中国的金融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短板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置的分支机构还是远远跟不上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更跟不上中国的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走出去又面临一系列的困难。第一,中国金融体系的监管规则和西方不一样,存在一些差别,监管配合还存在问题,所以首先要做一件基础的事情就是要加强监管合作,要监管规则上形成一致。第二,国内金融机构现在还有很大的国有成份,特别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还存在着很大的空间。
经济之声:昨天会议确定了三大措施,包括简化审批手续、拓宽融资渠道、健全政策体系。其中,企业缺钱、融资难是老大难问题。未来拓宽渠道的方向在哪里?
吴庆:扩宽融资渠道还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而这种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通过改革、通过放权、通过大胆的破除监管障碍来解决。企业融资难和金融体系有关,我们的金融机构现在有很强大的主动脉,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缺钱。问题就出现在毛细血管上。现在如果放钱,人民银行增加一些货币供应,只能保证主动脉里面充满了钱,大企业得到钱,股市能够涨起来,但是毛细血管的功能不能发挥。主动脉里头钱多了,毛细血管里还是没有足够多的血液,来滋润中小微企业。所以要想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需要在毛细血管上做更多功课,要把体系建设起来。
现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它有利于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因此,我们希望互联网金融发展得更快一些,创新更多一些,同时监管也要跟上,但不要轻易约束它的发展,这样对于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有很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