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凡·高,他在色彩方面受到印象主义的熏陶,又吸收了浮世绘的装饰风格,因此相对于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凡·高对浮世绘线条的表现力,运用地更加彻底。1886年,凡·高来到巴黎,第一次看到了日本的浮世绘。浮世绘那大胆的构图、浓厚的色彩、雅致简约的线条,都令凡·高深深地着迷。当时凡·高居住的公寓旁边,就是法国著名的日本艺术品商西格菲尔德·比英的画廊,画廊内挂售着大量的日本绘画。凡·高每天流连于画廊之中,欣赏并学习日本绘画。1887年,他临摹了歌川广重的《雨中的桥》,同年,他又模仿溪斋英泉的画风创作了《花魁》,他还在这一年自行举办了两次浮世绘展,将自己的作品和浮世绘一道展出。
凡·高在作品《昂格拉桥》中的笔触和线条,纵横交错、十分有力,显示出他对浮世绘线条和造型的欣赏;甚至在《星月夜》中的涡卷,也被认为是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除此以外,凡·高更醉心于浮世绘色彩的透明鲜亮。我们今天对凡·高风格的印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狂热的情感,都是从浮世绘中汲取了灵感,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向日葵》,便是以黄色这种浮世绘式的艳丽色彩为主调,疯狂且肆无忌惮地咆哮着内心的情感。在凡·高后期的作品中,构图、色彩和清晰的轮廓线等,都体现出日式韵味与审美情趣。
我们常说是大工业生产、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发明,促使了西方传统美术向现代转换。那么日本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则为西方现代美术描绘了具体的面貌。如果没有浮世绘或者说日本文化的传入,没有这些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的画家,我们无法想象西方现代绘画会以怎样的面貌展现。
浮世绘影响可见一般,它为世界艺术的发展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接下来看一看浮世绘的相关考点: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浮世绘三杰:
葛饰北斋(1760—1849),浮世绘风景画名家,浮世绘三杰之首,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富岳三十六景《雨后富士山》。
喜多川歌磨(1753—1806),浮世绘美人画名家,常采用面部特写(大首绘),秀丽多姿。代表作品《妇人相学十体》。
安腾广重(1797-1858),又名歌川广重,日本浮世绘画家。代表作《庄野图》《东都名胜》。
赏析《神奈川冲浪里》:
背景:《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于19世纪初期创作的一幅彩色浮世绘版画作品。
内容:该画作描绘的是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汹涌澎湃的海浪,浪里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工们正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进行着惊险而激烈的搏斗,表达了人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特点:整个画面不仅采用了大胆而直截了当的构图和造型手法,而且采用强烈的动与静的对比渲染,呈现出瞬间即逝的千姿百态和令人目眩的丰富表情。
意义: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具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