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箱单:COSTCO(CONTAINER LOADING LIST),是每个出口集装箱的箱信息和箱内装载货物的明细清单,是传统纸面装箱单的EDI电子报文,其中的代码实现了统一标准。它详细记录了每一个集装箱内所装货物名称、数量、尺码、重量、标志和箱内货物积载情况,是集装箱运输的辅助货物舱单,用来向承运人提供箱内所装货物的详细资料,也是船舶吃水和稳性的计算依据。每个自然重箱对应一张纸面装箱单,一张纸面装箱单对应一份电子装箱单;当然一份电子装箱单也可以包括多张纸面装箱单的信息。
在实际工作中,从事集装箱航运出口业务的货代和集装箱场站根据实际装箱货物信息,打印纸质装箱单的同时,以EDI报文方式生成电子装箱单报送给海关、国检、外轮理货、港口码头。它是原始出口装载单的电子单证,完全符合中国交通部报文格式的要求,且记录内容必须和纸面装箱单的信息完全一致。
所以,货主从船代那里租船订舱获得船名、航次、提单号,进而押箱,提空箱到海关监管场站装箱,直到卡完铅封。与此同时该集装箱和所装货物的详尽内容已经通过电子装箱单报文发送到各相关单位。如果是产地装箱(产装)的集装箱,也必须先进入海关指定的堆场,待电子装箱单整理发送完毕,才能进入码头集港。以前,报关员报关时,海关的集装箱监管系统只有船代发来的出口订舱信息,根本没有箱号,且箱型、箱数、货物等信息也不太准确,所以不能完全核对报关员填报的信息。现在报关时,海关的集装箱监管系统有了充分可靠的数据依据,如果报关员填报的信息和系统接收的电子装箱单信息不一致,不能报关,进而避免了漏报、错报。这种“封前报关”到“卡封报关”的发展,强化了海关对箱和货的监管力度,也提高了集装箱码头信息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当车队拉箱到码头闸口时,闸口工作人员不必一一录入每项信息,只需输入箱号,则码头集装箱生产系统就会从接收的电子装箱单里查出其它信息,如:船名航次、提单号、箱型尺寸、卸货港、重量、特种箱信息等,与纸面设备交接单、装箱单和实际箱信息核对完全一致后,再录入集卡车号并打印凭证,收箱入场。
当然,如果发现纸、箱数据不符时,则禁止入闸,必须重新打印纸面装箱单和发送电子装箱单。如果纸、箱数据相符但与电子报文不符时,则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A)实际可见的信息,如:箱子的尺寸、箱型、箱体上的危品标记、冷箱状态等,当电子报文有误,可按实际信息录入收箱,但须责令其重新发送电子装箱单,否则造成不能配载甚至退关等后果。
B)其它不可见的信息,如:船名航次、提单号、卸货港、危品等级、冷箱温度等不一致时,无法判断纸、电数据谁对谁错,则不得进场,必须让其返回修改纸面装箱单或者重发电子装箱单。
C)系统查不到的信息,如:闸口系统查不到此箱电子信息,即纸面装箱单与电子装箱单箱号不一致时,则不能收箱,必须重新发送电子装箱单。
如果海关没有收到出口集装箱的电子装箱单数据,货主根本不能报关,更谈不上通关了。所以,早在集装箱被拉到码头闸口前,堆场站就已经生成电子装箱单并发送给海关等单位,并且由自动接收程序导入各自的集装箱管理系统。由此可见,电子装箱单的严密性、即时性、先进性远远高于装载清单。因此,电子装箱单的实施,使出口各环节的数据准确率和操作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B) 一车载两箱时,码头还不能区分双20尺箱各自的重量,就算拥有能够测算前、后箱重量的最新型地磅,其结果也会因为复杂的车辆参数设置和车头挂拖的搭配变化而不太准确。
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减少闸口的操作量,实现几乎“零录入”收箱的同时,又增强数据的可靠性呢?射频识别技术为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应用最新的射频识别技术取代闸口操作人员传统的手工录入,提高集装箱运转流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
射频识别技术:也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从而识别和交换数据。基本由电子标签、阅读器以及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它和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其射频卡和读写设备间不需接触就能完成读写工作。RFID技术主要应用在集装箱的集疏港工作,司机只需将射频卡放在驾驶室内的合适位置,堆场站和码头闸口的RFID数据采集系统将自动读取车、箱和写入箱的信息。
射频卡:或称RFID标签,每辆集装箱卡车都有自己固定的电子标签,是拖车的唯一标识,也是准许进入港区的凭证。如表1所示,除了车队、车号、车重三个固定的拖车属性,每次的集装箱运输作业,海关监管堆场出闸口的自动读写设备都会将所提集装箱的信息写入拖车驾驶室里的射频卡。集卡来到码头,停在闸口地磅时,RFID自动读写器会把卡内全部信息读出并显示在码头系统的收箱界面。不仅不用录入车号,而且卡内的车重也会替代以前码头人员手工维护的拖车重量,增强了数据的可靠性。码头的集装箱生产系统将射频卡的信息和已经接收的电子装箱单进行核对,当正确无误后,集装箱卡车快速通过闸口。
由此可以看出,射频卡识别技术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手续、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精度、加速了车流。当然,也就解决了一车拉两箱时码头闸口不能准确计算前、后箱重量的难题。因为集装箱装货后准备集港,其拖车的射频卡就已经写入了两个自然箱的重量。码头的闸口系统自动将射频卡内的两个箱重和电子装箱单的箱重进行核对;而且两个箱重之和,应该等于码头闸口地磅的称重减去卡内的车自重;否则,必须检查地磅和卡内数据的问题所在。这也就改善了长期以来码头用闸口称重减去车重后,简单平均计算前、后箱重量的窘境,使得收箱时集装箱信息的准确性又增加了一份保障,当然会受到客户们的欢迎和信任。
所以,早在2006年,天津港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已经开始试应用集装箱卡车RFID射频卡技术。射频卡的应用取代了港口传统的人工盘查、输入、核实等繁杂业务,加快了集卡运转流通速度,强化了拖车和集装箱的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