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请学生读课文,只有四名学生举手,我说:“杨萌你读。”她大大方方地读起来。等她坐下后,我说:“还有谁愿意读?”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呢?
课后,我专门就这一现象与学生聊起来。一位学生说:“老师,您每堂课提问,总是先叫杨萌,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没有她答得好,就不想回答了。”我恍然大悟,是啊,让杨萌先回答问题已成习惯。
下午,我组织了一次“为老师出主意”的班会。大家畅所欲言
,我详细记录大家的想法,收获了好多方法。我还请大家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等形式继续给我提建议。
有的学生说话不流畅,我会引导他组织语言;有的学生不敢站起来回答,我就让他先做着说;有的学生内向,声音小,我就到他身边听清楚之后再复述给大家……
共同探索出了“辩论教学”“说书教学”“戏剧教学”等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形式 。
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以下学生观:
(1)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材料中,“我”作为老师发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言的情况,组织了“为老师出主意”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给自己提意见,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因材施教。材料中,“我”在课堂互动中,对于学生说话不流畅,引导其组织语言,对于不敢站起来回答的,就让坐着说。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实施不同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材料中,“我”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探索出了“辩论教学”、“说书教学”、“戏剧教学”等以前从未尝试过得教学形式,课堂再不是一潭死水,体现了学生有巨大发展潜能。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材料中,“我”看到杨萌语文功底好,也通过班会的形式发现了同学们身上的优点,从优点出发,乐观估计学生天性,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分析题,大家现在对于该题型的复习是不是胸有成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