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要求;掌握和运用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及要求。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2.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3.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4.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
5.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
6.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2.了解课堂管理的原则,理解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了解课堂气氛的类型,理解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掌握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3.了解课堂纪律的类型,理解课堂结构,能有效管理课堂;了解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掌握处置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5.了解课外活动组织和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课外活动的意义、主要内容、特点、组织形式以及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6.理解协调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了解协调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方式等。
8.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5.做2-3套
通过教师资格证笔试,接下来的这30天都是非常重要哒!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复习计划,大家可以做个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