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接到学校的通知,教育局要来调研,语文课由我上,本想选个最简单、最有把握的诗歌来上,最后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上一篇科普的说明文——《种瓜得豆》。这类体裁的课文难就难在稍不注意就上成了科学课,庆幸的是我上的还是有语文气息的。
本课我觉得在导入方面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借用俗语创造矛盾,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老师也经常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勉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却是《种瓜得豆》,难道老师搞错了?同学们,对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由于自己一直以来都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很快就有高高的小手向我提问了,“种瓜为什么会得豆?”“里面有什么奥秘?”学生与我还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在预设他们问题的时候这几个问题早已经准备下来了。于是很快我就把话题转到了整体感知上了:“这几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接下来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再提出你不懂的问题。很快班里的同学都投入到自读了,不一会儿,小家伙们又发现问题了,“什么是基因?”“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谁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又把问题抛给了他们,然后快速地一一解答。接着我又出示小黑板上的两个问题(1、课文介绍了一项什么科学知识?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把转基因技术介绍清楚的?列出提纲。),让学生认真地默读课文,读完后和小伙伴交流交流,完成问题。第一个问题几乎全班都会说课文讲的基因和转基因,第二个问题其实还是相当有难度的,需要学生从写法上高度概括课文,不过他们是讨论交流的,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何况他们还四个人,所以也有厉害的几个小组能大体完成提纲。马上就要我来发挥了,上到这里,如果我再重复地跟学生讲解基因和转基因知识的话,那就真的是上科学了,于是我话题一转:“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老师跟大家多次概括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本文属于什么结构?”“总分”“聪明。”“本篇作品的作者写作手法十分高超,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找找看,课文哪些地方写的特别妙?找到后,和你的同桌比较一下,看谁找的多?”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总结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例如过渡、设问激趣、打比方、举例子……
轮到重难点突破了,我来个提问:“课文哪个段落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第四自然段”小鬼很快回答上来了。第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把基因比作大管家,将转基因技术比作搬家,成功的话创造出新产品,如果“水土不服”就失败了。怎样让学生来理解转基因技术呢?如果我用专业术语作过多的分析,学生肯定会被我兜蒙了,所以自己准备了一个圣女果和有点黄的苹果,干脆举了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手上有一个苹果和圣女果,我们喜欢怎样的苹果?”“红通通的苹果。”“那我要通过怎样的方法让这个苹果变得像圣女果一样红通通的,惹人喜爱?”这回可热闹了,刚开始有学生说把苹果的某种基因放到圣女果了,有的说把圣女果的基因放到苹果里,后来还是达成了共识:把圣女果里面比较红的基因放到苹果里。能够说出这个答案,我知道他们理解的差不多了,但是我再来个巩固:“这个圣女果好好吃哦,味道十分鲜美,可是我还没吃过瘾,一口就干掉了,有什么办法让这个圣女果跟苹果一样大?”学生很快地回答说把苹果大的基因放到圣女果里面去,真是聪明!真开心,一个苹果和圣女果就帮我突破了本文的难点,然后在这段我再来个指导朗读,重点也突破了!拓展延伸上我就要拓展他们的思维了:“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想通过转基因技术发明什么?”孩子们各抒已见。
上面尽讲转基因的好处,凡事有利就有弊,我得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问题的科学精神,于是我再提了个问题:“转基因很奇妙,它就没缺点了吗?”聪明的学生开始看阅读链接了,也马上发现了转基因的弊端。所以结语上我这样总结:“转基因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转基因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人类合理地运用转基因技术,我们将受益无穷;但是如果人类不合理地、不负责任地滥用转基因技术,那么最终受伤害的还是我们人类,严重的话还会将我们带入灭亡的`深渊。”最后一个环节布置了作业。
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不是那么的完美,但是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对这类课文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而自己的心态也有了突破,不会为了公开课而上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