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家长都希望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社会,在这个越来越多家长将孩子留在农村自己外出赚钱养家的社会,一些家长认为给孩子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就是爱。竟没想到,这样的爱未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而给予孩子不适当的“爱”也会使他们无所适从。那到底孩子们需要的爱是何模样?父母的角色应该是何模样?我想,父母若桥,他们选择倒下做桥,是为了让我们能够站在上面,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父母若桥,是年轻而又有活力的城市里高耸林立,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伴着孩子走向外面精彩的世界。小时候,孩子们用他们稚嫩的小脚,颤颤巍巍地站在父母的双肩,扎开小手,巴望着一双充满好奇的双眼看向这个世界。一位家境贫寒的父亲为了让孩子认识更广阔的世界,竭尽所能地将破烂狭小的屋子用油画、书籍、瓷器和玩具装扮成博物馆的样子,将《一千零一夜》或莎士比亚的戏剧本讲给孩子听。孩子在脑海中浮想联翩,甚至将自己置身于情景当中进行表演。然而他不满足于这些,在父亲的陪伴下,孩子到街头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头工作的受益人、弯腰弓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和伪善的市长。广阔的眼界、丰富的精神世界促成了这位童话巨人的成长,他就是安徒生。他在父亲的温情陪伴下成长,去认识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父母若桥,是伫立在滚滚江水之上巍峨而笔直的跨江大桥,保护我们的身体,在我们迷茫时,引导着我们的方向。高中时,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慢悠悠的性格使我上课时总是跟不上老师讲课快节奏的思路,这使我非常苦恼。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苦闷和烦心,在一次期末考试后与我进行长谈。“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你看似慢,但是知识记得牢,这就是你的优势。实在跟不上课程,课下多请教老师,定要不耻下问。”在父亲坚定的眼中,我看到了自己无限的潜力,也学到了父亲身上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乐观而坚韧的品格。桥到船头自然直,车到山前有路。这是父亲经常与我说的两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我想父亲就是那座桥,在我每次遇到困难时,都给我帮助和鼓励;我想我就是那辆车,每次抛锚,父亲就是车脚下那个拼尽全力的推车人。父亲在我迷茫时帮我解决困难,认清自己,坚定前进的方向。
父母若桥,黄昏细雨后,卧在潺潺小溪上那座桥面斑驳的石拱桥。长大后,我们常常因为工作或者追逐梦想的生活而背井离乡。尘满面,鬓如霜是我们的生活常态,夜来幽梦忽还乡是我们孤独的内心写照。父母已经老去,我们像景区的游客,偶尔站在桥上,寻求丝丝慰藉,而父母却弓起背,奋力地托起拼搏的我们。《朗读者》里白岩松这样描述一个朋友:每次出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都感觉缺点什么,直到吃了母亲亲手做的那碗牛肉面,心才安定。我想,爱母亲手中那碗牛肉面,就是恋家。父母在哪,哪才是家,家给了我们重新起航的温暖,给了我们再次远行的力量。
父母的爱就是我们无助时,握住的温暖手掌,牵着蹒跚的我们,识得世界的模样;父母的爱就是我们迷茫时,鼓励的话语,指引我们认清自己,坚定内心的梦想;父母的爱就是我们疲惫时,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滋润我们的心灵,回头可以看清来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