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强食,不适者被淘汰,本就是大自然的法则。蛇吞幼鼠,豹猎羚羊,不外如是。大自然用这种看似残忍的法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朱伯特夫妇的“无动于衷”也正是源于他们对自然的了解。在他们看来,不插手,不干扰,“无动于衷”就是对自然好的尊重。然而,这种尊重,真的适用于现代社会么,真的适用于我们的校园么?
校园欺凌,一个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词汇。欺凌手段花样百出,从辱骂殴打,到烟头烫身,扒光拍照等等。施暴者不过是一群尚在花季的少年,但是他们的残忍、暴虐,直令我们这些成年人都为之发指。本应是象牙塔的校园,却比成人社会隐藏了更多的黑暗。面对这样的恶,难道我们真的应该“无动于衷”么?
很不幸,面对这样的恶,无数的老师们、家长们、围观者们选择了“无动于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无动于衷”存在?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很简单,“小孩打架,多大点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小孩子不像成年人,会考虑得失利弊。他们的恶更加直白,更加赤裸,不会考虑后果。由于缺乏同理心,很多时候,甚至施暴者自己都不会觉得是在校园欺凌,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成年人无动于衷,小孩子不以为然,这就是校园欺凌的可怕之处,普遍存在,却没有人意识到其存在。
这样的无动于衷会造成什么?因为老师的无动于衷,受虐者在学校里不敢发声,施暴者则气焰愈盛。因为家长的无动于衷,受虐者失去后的避风港,施暴者则得到恶行的保护伞。因为围观者的无动于衷,性质极其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曝光,公平正义永远在姗姗来迟的路上。
我们需要不仅是觉醒,更是行动!我认为,解决这类问题,还是要老师、家长、社会都真的重视起来,把这些孩子当成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去看待、去交流、去尊重。不因为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苦痛,不因为年龄小就无视他们的哀乐。
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让每一个受欺凌的孩子都有发声的勇气,让每一个校园欺凌的事件都得到应有的处理,让每一个施暴的迷途羔羊都得到应有的惩戒和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