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音量,使重音凸显如: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高尔基《海燕》)在这里,为了凸显海燕的信心,我们可以将“是的,遮不住的”用加大音量的方法凸显出来。
如: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观花的人啊,你在哪里?(邓颖超《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在这个句子中,
为了凸显作者对逝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我们可以采用延长
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人教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用轻读
“静”“清”“绿”这三个字的方法凸显漓江水的特点。
停顿可以分为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的重要表达手段,在口语中需要用停顿来显示,这种停顿我们称之为语法停顿。为了强调某一事物或突出某种特殊的感情所作的停顿,叫强调停顿,它受语法停顿的限制,往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决定停顿的地方和停顿的时间。
如:第二天早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这个句子中,我们运用三处停顿,表达出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的愤恨。
“好的一个/值一千元”,运用停顿表示好的只有一个,其他的不足一千元。
“教室里的人/谁/心里都明白”运用两处停顿,使句子显得有起伏。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堂上,师生都要成为进入作品特定的
“角色”,而不是旁观者。因此,教师不仅要用思想逻辑说话,还要用生动的形象和激越的感情说话,精心设计情趣盎然的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