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5)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
(7)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1)早期的迁移理论:①形式训练说;②共同要素说;③概括化理论;④关系转换理论。
(2)当代的迁移理论: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②产生式理论。
(1)认知策略:①复述策略;②精细加工策略;③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①时间管理策略;②环境管理策略;③努力管理策略;④学业求助策略。
(1)泛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2)分化: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
(3)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
(1)开始进步快;(2)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3)后期进步较慢;(4)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