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目的(二)
一、宗教本位论
(一)观点: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二、社会本位论
(一)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指标。
(二)代表人物: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等。
1.柏拉图:教育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哲学家和军人,即奴隶主国家的高统治者和保卫者。
2.涂尔干(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强调教育按社会的需要和要求来培养人才。
3.凯兴斯泰纳(德国教育家):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对劳动人民子女施以劳作训练和沙文主义教育,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一定生产技术又绝对服从于资产阶级国家利益的工人和士兵。
4. 赫钦斯(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理智能力卓越、思维习惯良好和技能优秀的人。并主张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贡献。
5.孔德:“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依赖于社会”。
三、个人本位论
(一)观点: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体自我实现。
(二)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
1.卢梭(法):教育目的应是培养自由的人。他认为教育应该是自然的,自由的,顺应儿童发展特点来进行的。
2.裴斯泰洛奇(瑞士):儿童生来就蕴藏有各种能力和力量的种子,教育就是促使儿童的各种天赋才能的种子取得和谐发展。
3.斯宾塞(英):“教育预备说”,主张教给学生有利于生活的科学知识,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教育获取使人幸福和知识和能力的现实要求,成为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又一代表性学说。
4.帕克(美):继承了卢梭的思想,认为“一切教育的目的,是人,是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
5.人本主义者——罗杰斯(美):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完善,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育无目的论
(二)观点: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五、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历史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因而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此观点准确地揭示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教育目的的意义,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
1.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 )
2.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于(B)。
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