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老师总是给人一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招教里常考的古文知识点吧!这些古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结构化面试都有可能涉及到哦,就连写作也可以当做素材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强调学习和温习,以及强调做一个不怨恨,不恼怒的君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译】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译】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译】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译】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译】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强调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子曰:“三人行,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强调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
【译】孔子说,人要处在仁的境况中才是美好的。如果人不去使自己择仁而处,又怎么能谈得上是有智慧呢?
【译】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译】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