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2、作品: 卡罗尔(英.数学家):《爱丽丝梦游仙境》; 达尔(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亚米契斯(意大利):《爱的教育》; 伯勒斯(英):《人猿泰山》; 格拉洛芙(瑞典):《骑鹅历险记》; 格雷厄姆(英):《柳林风声》; 蒙哥马利(加):《绿山墙的安妮》; 托尔金(英国):《哈比人历险记》; 安东尼(法):《小王子》 科洛迪(意):《木偶奇遇记》 王尔德(俄):《快乐王子》 格林兄弟(德):《白雪公主》 叶圣陶(中):《稻草人》 迈克尔·恩德(德):《说不完的故事》 安徒生(丹):《安徒生童话》 凯瑟琳.罗琳(英):《哈利.波特》 弗兰克.鲍姆(美国):《绿野仙踪》
1、定义:受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开展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性质: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反思性的审美接受活动。
3、特征:A、充满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B、充满情感和想象 C、充满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 D、充满审美同感和个人审美的偏爱与差异
1、艺术品须具有审美魅力、审美内涵、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
2、鉴赏者须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
3、鉴赏者须和审美鉴赏对象之间建构起相应的审美关系
1、艺术品须通过鉴赏者的再创造才能发挥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3、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一样都是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1、注意 2、感知 3、联想 4、想象 5、情感 6、理解
1、工具书种类:字典、辞典、书目、索引、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
2、工具书检索的一般程序:① 确定检索范围 ② 选择合适工具书 ③ 检索 ④ 摘录与复制 ⑤ 整理资料
1、信息的筛选与分类 (1)筛选:鉴别真伪、鉴定价值; (2)分析:归纳与演绎、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定量与定性、系统分析 (3)提炼:信息内容上、信息载体上 (4)综合:阶段性综合、专题性综合、地域性综合、追踪性综合
2、信息传递 (1)口头传递 (2)书面传递 (3)电信传递
3、信息存储 要求:信息要有价值、要方便利用、要现代化
1、测验种类: (1)常模参照测验:参照被试群体的实际水平解释分数的测验; (2)目标参照测验:参照被测达到目标的程度来解释的测验。
2、测量的三要素 (1)参照点 (2)统一的单位 (3)测量工具
3、数据处理: 难度:试卷的难以程度 区分度:试卷对不同考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鉴别程度 信度:衡量测验分数一致性或可靠性的指标; 效度:测验有效性或准确性的指标。
4、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教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艺术性原则、技术性原则
3、外延:概念的适用范围; 结论: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少;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多。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全同、全异、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关系
4、命题: (1)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2)性质:须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须有真和假的区分 (3)分类: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
1、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新命题的思维形式
2、分类: (1)演绎推理: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 B、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求同法、求异法、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3)类比推理
1、论证的有效性: (1)概念的有效性 (2)论据的有效性 (3)论证方法的有效性 (4)结论的有效性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1、技巧: (1)语境分析法: A、联系上下文 B、联想文段背景 C、把握标点提示(冒号、破折号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 (2)修辞提示法:比喻、象征、反语、双关、借代和对比 (3)划分层次
2、整合信息技巧分析 (1)打枝削叶、巧提主干; (2)删繁就简、去伪存真; (3)合并同类,列举异义; (4)敲骨吸髓,挖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