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同学们跟着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边读边思考,这首词写于中秋,有哪个与“中秋”有关的意象贯穿于全词中?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可真棒,老师都被打动了。哪位同学愿意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B同学回答得非常准确,“月”这个意象贯穿了全词。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主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本文是作者与月的对话,那么这首词中展现了几种与月的交流方式呢?结合文本找一找,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师:大家讨论得真激烈,下面请各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吧!
师:看来大家都认真地思考并讨论了,每个小组都总结得很到位。这首词展现了四种与月的交流方式,分别是“问月—望月—责月—叹月”。本词中的写景和抒情与其他常见的写景抒情词有什么区别?想想这种表达方式有何好处?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
师:C同学的理解非常到位,让我们掌声鼓励。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的写景是基于作者的想象,是虚写,这与大部分词借景抒情的手法有很大不同。这样写的好处在于画面感强,相当于作者用自己的想象为读者创设出情境,读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情感;通过联想虚设意象,作者写作中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