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1)材料中培训教师讲述的故事中的小学教师就是一个“好老师”的代表。“好老师”应有的特点有:①现代教师观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好老师”应做到这一点。材料中的教师,了解班级的同学,没有放弃这名胆小的学生,而是对其循循善诱,帮助他改变。②“好老师”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材料中的教师用自身的行为实践了什么是“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这名教师对胆小的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这个学生的全面发展。③“好老师”能够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④“好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鼓励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读完作文材料,教师感谢了学生,并且鼓励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体现了鼓励式的评价。
(2)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应该: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多鼓励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②教师应根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另外,教师应正确对待差生,尊重他们,公平施教。③适合的教育,既要在主观上“满足人的需要”,又要在客观上“可能实现”,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的管理、组织和实施等。教育的适合,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的需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事情,要把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在当前社会,个人发展的方向、内容和空间都要受制于国家的发展。在谈个人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国家的国情。另一方面,人的发展。是否适合人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教育要服从人的发展规律。人是具体的人,具有独特性,而学校教育只能适合某一类人,而不是每一个人,因此,根据学生的一般情况,给学校适当定位,选择适当的方法等,对于教师是重要的。因此,教师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既要考虑国家的需求,也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如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等。材料中的教师让胆小害羞的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并建议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学生都做到了。这些都体现了该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独特之处,提供适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