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待遇,是原关贸总协定(GATT)、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应对外国商品(后扩展到投资)实行同等待遇。由于国民待遇是非歧视原则的组成部分(另一为最惠国待遇),所以其强调的是对外国商品和投资不能实行歧视政策,不能低于本国商品和投资所享受的待遇,要害在于"不歧视"、"不低于"。因此,对于成员国对外国直接投资(FDI)的鼓励政策,WTO不提倡,但也不禁止,起码不认为违反了国民待遇原则。现在的WTO成员国,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甚至某些西方发达国家,都对FDI实行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可见,我们对"国民待遇"的理解有偏差,以对FDI实行国民待遇的名义取消对FDI的鼓励政策属于牵强附会。
在我国国民待遇问题之所以搞得如此混乱,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标准不统一。按说,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都属"国民",可他们的待遇又是不平等的,那么,谁的标准是国民待遇标准?我们不能在贷款上采取一类企业的标准,在税收、收费上采取另一类企业标准,在市场准入上又采取别的标准。而根据"非歧视"原则,外商完全有理由要求享受不低于国内企业,即使是某一类企业的标准。但国内企业却不能反过来要求把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国民待遇标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都从不同角度要求获得"国民待遇",这样的事情正表明国民待遇认识的误区和国民待遇标准的混乱。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国内企业的差别待遇都没有取消的情况下,难以真正对FDI实行国民待遇,更别说按某些人理解的那样去实行国民待遇。
那么,目前或近期是否应取消对FDI的鼓励措施?笔者的意见很明确:暂时不能取消。理由有二:
一是现行的FDI优惠政策,是对我国投资环境不完善甚至有较大欠缺的弥补,其存在的前提是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低或者行政介入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至今为止我们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仍然有不同政策,各种企业尚不能公平竞争,如在贷款规模、贷款条件等方面,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就存在差别待遇(虽然银行正在向商业化方向改革,但毕竟目前还没有做到)。这种情况下取消对FDI的鼓励措施,并不能形成公平竞争,反会从原来的相对公平变为绝对的不公平。所以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先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建立公平竞争基础,再考虑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并且即使那时也还要分析国内、国外具体情况。
二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竞相推出新的FDI鼓励政策的时候,我国这样做只会降低竞争力。跨国投资是最重要的国际资源之一,对其争夺已呈白热化。吸引FDI的"囚徒困境",已引起广泛注意,联合国有关机构也呼吁各国不要搞优惠政策竞赛,但同样成为共识的是,一个国家无法单独行动,否则只能使这个国家自己陷入困境。
所以,是否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关键是我们要比较,我们引进外资得到的好处,是不是足以抵消付出的优惠政策成本?就从税收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培养税源,而不是提高税率。实际上从税收构成看,涉外税收已占国家工商税收总收入的16%,相比外商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外商投资企业实际税负不但不低,甚至高于国内企业平均水平。况且从根本上说,假如外资不进来,一分钱的税都不存在,对外商投资减免部分税收,不是从国库里拿出钱来"补贴"外商,而是从外商投资带来的税收增加中"让渡"一部分给外商。另外,我国现行税收构成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只占16%,而对外商减免的只是所得税部分,取消优惠并不能使国家税收有多大增加。对我们是口惠而实不至,对外商却是连口惠都没有了,徒增政策多变、限制外资的疑虑,于国无补,于民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