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就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内的启发、引导,根据学情的需要,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主体精神,充分信任学生,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主持、管理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与发展,最终达到学生“会学”的目的。当然,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二者有机结合。
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目标不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不同。和谐课堂内的师生双边活动形式要多样,呈开放型。不但要学生动,而且还要求全体学生与教师一起活动。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变为多渠道,由封闭型转为开放型。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我将牢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而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