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统筹城镇规划。按照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统筹城镇规划,突出抓好淮南市城市次中心—袁庄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根据煤电基地发展的趋势,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区,重点发展城区交通道路、通讯、文化体育、娱乐、餐饮、供水、供电、信息网络、环境保护、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区行政、教育、卫生、工业、商贸、金融等功能区建设,努力提升**城区建设的规模和品位。同时把农村发展与建设纳入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和建设城乡居民点、产业区和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同步协调发展,使现代交通、通讯、供电和信息网络,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服务网络更好地向农村延伸完善,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应按照政策规定及时将乡镇卫生院收归区管,整合企地卫生资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均应按照全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本着“超前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坚持“建设规划服从城镇总体规划”的原则,做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应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②统筹城乡投入。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和加大各类开发、扶贫项目及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争取力度;研究出台新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城乡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按照《农业法》的要求,确保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今后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应侧重用于农村,逐步把区以下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纳入政府投资范围。对乡村道路、小型水利、医疗卫生、义务教育、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等逐年增加投入,切实改善城乡基础教育、卫生事业;逐步把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投入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公共财政负担,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均等的公共产品服务;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贷支持,支持农户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适合农村特点的贷款方式,最大限度地为“三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应允许社会资金兴办各类社会公益性事业。
③统筹城乡就业。通过加快城镇化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繁荣小城镇经济,把有条件的城镇建成为农村工业化的基地,成为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提高就业容量。加大对农村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加快发展,改革城乡户籍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五项措施,加快落实重点领域任务
①加强理论武装,推进思想解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发展措施,改进工作作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凝心聚力搞建设上来。
②加快小城镇建设。随着煤电基地建设和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城镇规模的扩张、农村市场的培育等都势在必行。加快小城镇建设应从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和高质量、高速度的建设抓起。一是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二是加大流通和交易市场的培育力度;三是不断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四是抓住煤电基地建设带来的商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五是加强对城镇的道路、市场和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升管理水平。
③加快新农村建设。我区城乡交错,农村建设水平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建设的水平。一是要开展绿化美化,沿路、沿河线状林带与城镇政务区、工业区、居民生活区、商业区等块状绿化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形成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新城区。二是治理洼地、采煤沉陷区,将沿淮河、泥河、架河等低洼地和采煤沉陷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