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营养午餐。"连日来,在湖南凤凰县支教的大三女生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国家拨款3元弄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据11月25日《羊城晚报》)
直径6厘米、厚1.5厘米的面包,可能还没有许多孩子的巴掌大,加上一盒200毫升的牛奶,这叫孩子如何吃得饱?所谓的营养餐,营养又在哪儿?这样的营养餐总值不到两元,而国家拨到每个孩子头上是3元,其中的"利润率"竟达50%。
其实,"吃不饱的营养餐"如今已非孤例,自从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曝光的营养餐问题,一直接连不断。在这些新闻中,我们看到,营养餐卖到学生手上的价格,与市场价相比,往往有着很大的价差,学生根本不可能吃饱吃好。
那么,又是谁,从孩子嘴里夺食?从网络上的民意看,大多数人的矛头不是指向了送餐的供货商,而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官员。
显然,这样的怀疑并非空穴来风,从许多报道可以看到,明明市场上有其他同质价低的食品,却进不了学校。《新京报》就曾报道,广西那坡县有学校给学生买"壮壮水牛奶",这种奶一盒批发价2元,但到学校采购却花3元,相关采购人员为何如此闭目塞听?许多高价营养餐,有时会出现过期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此次支教大学生小梁就报料,供货商上次拉来七箱过期牛奶,但对于这些无良商人,有关官员为何异常宽容,继续允许其供货?
媒体曝光出营养餐问题,一些地方多纠正了事,哪怕对责任官员的行政责任追究,都毫无动作,这样的现象,无疑很不正常。事实上,每一份"吃不饱的营养餐",其实都是一份举报函,纪检监察部门有必要积极介入,查清真相,看看"营养餐"中究竟有无腐败。
对于营养餐问题的追责,不仅包括采购腐败的问题,对于地方官员失职渎职问题,同样不可遗漏。例如,营养餐资金不及时到位的问题,对此央视就有过报道,这种现象背后是否存在截留、挪用资金的问题?例如,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明确要求各地要完成学校食堂的建设,但在许多地方,学校食堂迟迟建不起来,地方官员消极执行国家政策,难道不应问责?
从国务院启动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至今,一年已满。现在,是该考虑对政策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改进完善监管制度的时候了。这样的改进,包括明确营养餐就是新鲜饭菜,将火腿肠、小面包、饼干等零食,从营养餐中剔除,如此既保证了营养餐的营养,也利于减少采购腐败;一些地方对于营养餐成本质量管控,摸索出不少好的经验,不妨将其在全国推广;对于营养餐资金,建立定期审计,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等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营养餐日常监管机制,是让学生吃饱吃好,防范渎职贪腐的根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