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报道,26日上午,北京市举行今年最后一期小客车购车摇号,1338451个申请人角逐18784个号码,中签比为71:1。这是自实行购车摇号政策以来中签难度最大的一次。
参与摇号的"僧"越来越多,而每个月的"粥"基本固定,如果目前的政策延续,"僧多粥少"状况进一步加剧,那么,中签比例低至1:100,幸运者需要"百里挑一",或许用不了太久。在理论上,一个人,如果他足够不幸,一辈子摇不上号开不上车的可能性,存在。
摇号政策已实行两年,其间不断有呼吁放开的声音。从道理上讲,政府限制公民买车是否正当,并非毫无疑问。然而,在首都已成"首堵"的现实下,对管理部门来说,通过这种无奈的方式为根本上解决拥堵赢取时间,未尝不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北京市交通部门日前表示,"明年将继续实施小客车指标的调控,摇号政策在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变化"。作为北京市民,我理解并拥护。
号可以摇下去,但操作规则却亟待完善。任何一项政策都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需要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两年来,公众针对摇号政策中的疏漏,提出诸多有价值的批评和建议,有关部门却少有回应。
比如目前政策的公平问题。当年,购车摇号政策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实施的。所有名下无车的人,被置于同一起点:每人可以有一个摇号编码。然而,事实是,人们的"起点"并不一样:有些人名下没车,但其父母、爱人名下,却可能有数辆车。对他们来说,即使摇不上号,他仍然有车开。而那些一辆车也没有但确实需要的家庭,对于中签则真是望眼欲穿。将不同"起点"的人置于同一起点,这本身就不公平。通过变更政策(比如以家庭为单位摇号、优先照顾无车家庭等),让后一种家庭早日实现开车梦想,有关部门责无旁贷。
再比如,按目前政策,在京工作外地人取得摇号资格,须有"五年纳税证明"。2011年9月1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据媒体报道,北京有229万工薪纳税人因此不需要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然而,不纳税就没有纳税证明,如果政策不作调整,那将意味着,月收入3500元以下的外地人,永远都别想在北京买车。
拍卖,也是不断被提及的话题。"摇号面前一律平等",其公平性无可置疑(前提是摇号中没"猫儿腻"),但最需要车的人却没有一个可以买车上牌的渠道,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我不赞成像上海那样,所有车牌都拍卖,因为那样的话,开车可能会成为"富人的专利"。但效仿广州,摇号、拍卖"并举",北京不妨一试。当然,二者划分比例、拍卖合法性等问题,需要详细调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