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特性,展现政治自信,打破传统的领导人报道套路、禁区。这能掌握舆情的主动,赢得民众信任。
据新华社报道,28日,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市主持召开座谈会。新华社官方微博"@新华视点"播报,李克强开完座谈会后,连夜赶到了湖北恩施。
昨日,@新华视点又早早告诉了公众,李克强冒雨雪再访老朋友,来到了湖北恩施龙凤镇青堡村茶园沟组龚延强家。2008年4月,李克强调研途中曾在这里临时停车。当时龚延强正站在门口犯愁,李克强上前同他聊天。
领导人去地方考察、调研很正常,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大家不必再等新闻通稿,而是在微博上就及时了解到了李克强考察行程的一些内容。从28日晚间开始至29日,@新华视点总共播发了十几条微博。
这些及时播发的微博,让领导人的调研、考察工作有了更多现场感,这既让公众看到了领导人的亲民作风,而且这种报道方式也符合新闻传播规律。
因为,微博140字的限制,这些及时播报的新闻,没有官话、套话,只有民众希望看到的信息,以及生动、鲜活的细节。
通过这些微博,大家看到了,领导人与普通民众的互动。李克强在九江看望了农民工,农民工也在现场用手机拍李克强;看到了,领导人自觉履行"八项规定",出行不封路,在路口给社会车辆让行;看到恩施的村民向李克强讲真话。
公众关注领导人调研工作,不只是想知道,这些调研会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产生什么影响,而且也希望及时了解到,领导人去了哪里调研,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民众就是通过这些细节而见微知着。
当然,出于安保考虑,领导人的调研考察行程有一定的保密要求。这也是国际惯例。不过,领导人在考察中的一些活动、行程,同样具有新闻价值,在不影响安保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按照新闻规律操作,及时向公众播报,满足民众知情权的需要。这既是现代媒体传播的需要,也是现代政治的必须。
而且,在新媒体时代,领导人在调研、考察时的信息也很难保密。截至目前,新浪微博已经有4亿多用户,其中大部分用户通过手机上微博。领导人只要走到民众中间去,民众就会有各种互动。有些人就可能会将消息、图片发到网上。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去深圳考察,民众几乎也是第一时间就在微博上知道了他的消息。
新媒体既是新的传播渠道,也是新的官民互动平台,新媒体的特性也在塑造新的官民互动交流方式。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顺应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特性,展现政治自信,打破传统的领导人报道套路、禁区。这样能掌握舆情的主动,赢得民众信任。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及时播发的微博有新闻价值,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都不错。今后,期待这样的报道方式更多一些,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