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停运的直接导火索是出租车长期"加(液化天然)气难"。恰在停运前的4月底,兰州市3家天然气站同时封闭检修改造,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兰州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五一"当天,仅有500多辆出租车营运。兰州市委、市政府经紧急应急处理后,形势逐渐好转,5月2日营运的出租车有1000多辆,5月3日,增至2000多辆,后逐渐恢复至正常。
这起公共事件引发了兰州市对于出租车管理乱象的极大关注。知情人士透露,颜承鲁的落马,至少部分归因于此。兰州出租车的运行乱象,作为主管局长至少有管理不善的责任。
兰州市一位姓杨的出租车司机已经在这个行业干了10年,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他一天工作12小时,除限号外,每天都出门拉活,但一个月挣的钱不到3000元。"每个月份子钱就差不多4200元,意味着我每天还没出门,睁开眼就得交200元。平均下来,我一天只有300多元的毛收入。按照兰州市的限号措施,我一个月还有6天不能出车。"
老杨说,停运事件发生前,兰州对出租车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停运后,兰州市取消了出租汽车单双号限行制度,实行尾号限行。
一位姓王的女出租车司机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兰州开出租车确实挣不了钱,"黑车很多,老跟我们抢生意。兰州的车也太多,走不动,拉的客人送不掉。"她说的收入状况跟老杨差不多。
老杨对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也颇有怨言:"就认罚钱!像这段时间,管理部门一定要我们穿工装,但工装很薄,只适合夏秋天穿,这几天兰州冷得很,零下十五六度,我前两天就因为没穿被罚了200元。不讲理得很!"
老杨是从别人手里转包的车,跟其他城市一样,兰州的出租车牌照层层转包现象也很严重,"有关系的拿到车是6万元左右,我是花了10万元才承包上的。"
被层层盘剥之后,巨大的经营压力也使得兰州出租车司机没法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可以听到,停在路边的老杨面对打车者的询问都要反问"去哪里",听到某些地名后直接回绝"不去"。
对于这次判决,长期从事出租车行业调研的北京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郭玉闪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颜承鲁的案情显示,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租车的垄断管制为官员提供了大量寻租机会。"这里面特别容易滋生腐败,这个案件只是这个行业内幕的一次小小展现而已。只要有垄断管制存在,权力寻租和行业腐败就无法避免。这也说明,出租车行业要改革,就必须破除利益集团的垄断,切断他们权力寻租的利益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