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鈥�2020年)》,提出要在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要保障休闲时间,改善休闲环境,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2月18日新华社报道)
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目的很明确:保障国民休闲旅游时间,刺激国民休闲旅游消费,释放旅游消费市场的潜力。看一看《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的具体内容,仿佛能看到一个蔚为壮观的"休闲社会"正在建立。可问题是,到2020年,广大公众真就能集体步入"休闲社会"的幸福大院吗?
近年来,我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已逐渐繁荣起来,可问题也不少。拿春节旅游市场来看,海南旅游市场导游宰客、"减肥餐"等现象,仍然不少。虽然每年我国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总量保持20%以上的增长,但旅游市场的潜能仍然有待深挖。同时"中国式假期""中国式旅游"的种种问题,也严重阻碍旅游市场的扩大。《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对于整顿旅游乱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规范。但是仍然要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并不能完全为"休闲社会"保驾护航。
原因有以下三个:其一,旅游休闲,更主要的是经济收入问题,而不只是时间问题。如果"2020年国民收入翻番"的计划不能及时跟进,对于囊中羞涩的国人而言,旅游休闲只是一种传说。
其二,休闲是一种心态,而休闲心态的取得,来自于社保后顾之忧问题的解决。如果教育、医疗、养老三大社会问题,仍然作为"新时代的三座大山"而存在,国人就只会为了赚钱而努力。更多的国人,会选择挤时间拼命赚钱,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着急中国人",又哪能有心去做一名"休闲国民"?
其三,"休闲社会"的建设需要法律的及时跟进。旅游休闲也是一种公共服务,可是,我国至今为止没有专业的旅游法律。景区服务不到位,很多时候只能靠网友和媒体的曝光。因此,比起这部让人有所期待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我们更需要一部《旅游法》或者叫《旅游管理法》。
亚里士多德曾说,劳动的终极目的是休闲。休闲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形态,应该被摆上公共的层面。要达到"休闲社会"的目标,除了要做到这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里所规定的内容之外,政府和社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