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对于为什么做这项工作,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没有深入思考;对于怎么做好这项工作,没有系统认识,导致认识简单、工作盲目,成效不大;还有的怕麻烦,怕得罪人。
二是量化难,平时考核指标不易确定。考核内容可以细分为多项考核指标,但如果对这些指标都加以测量,势必大大增加考核工作量,降低考核效率。如果仅从中筛选出部分指标,在实践中难免有"挂一漏万"的问题。同时,公务员工作内容千差万别,考核指标不易量化、不易评价、不易对比。
三是考核结果使用力度有待加强。关于平时考核结果使用还没有出台法规,用在哪些方面,用到什么程度,意见还都很不一致。
"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官德不彰、权力失范的问题颇为突出,诸如日记门、艳照门、短信门等等一系列丧失公务员"官德"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群体的形象。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士秋:坦诚讲,公务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公务员对群众感情淡漠,对工作不负责任,道德失范,甚至搞权钱交易。大量事实证明,公务员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能力上,而是出在道德上,无论玩忽职守还是以权谋私,都与其从政"为官"的职业道德缺失相关。
目前,公务员考核在依法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将重点考核"德"和"绩"。而重点考核"德"和"绩",是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公务员"德"的评价标准;把"绩"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考核完成本职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果。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官德"上去了,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目前"公务员热"的现象?
杨士秋:我认为,对于所谓的"公务员报考热",实际上个案现象总是有的。那种千人报考一个职位的过于集中的现象,是由于职位比较有吸引力、招录条件比较宽松、报名时有一定盲目性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实际上,有一部分职位报考人数很少,甚至无人报考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的。由于媒体过度渲染"公务员热"现象,很容易在社会上形成错觉。因此,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待"公务员热"。
近几年,"公务员热"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长期以来公务员报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为各方面人才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操作公开透明,大家都相信和支持这个制度;其次是考试录用公务员实行集中统一招考,客观上形成报考人员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状况;再次是近几年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少行业竞争激烈,而公务员职业相对稳定,这也是众多报考者选择的原因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近几年,各地屡屡爆出"火箭提拔""萝卜考试""拼爹"等现象,对此你如何评价?
杨士秋:客观讲,上述现象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要认清,这只是个别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因素有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落实,也有文化和社会背景问题。可以说,公务员考试目前大家比较满意,程序设计是科学公平的。
目前,有的地方在公务员以外的公职人员招考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或者以权谋私的现象,被有些舆论误认为是公务员招考。这尽管不属公务员招考,但也给公务员考录带来负面影响。
公务员考录制度有两个特点:一是较好地体现了社会公平,二是通过竞争的方式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实践已经证明,这两点已越来越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