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北京中考英语科目分值将从120分下调到100分,而高考英语科目分值则从150分下调到100分,与之相对的是高考语文科目分值则将从150分调高到180分。无独有偶,此前江苏、山东等地也传出高考方案变革信息,主要都是变革英语科目的考试分值或者计算方式。
英语与我们母语之争近几年愈演愈烈,其争论主要基于英语的实用与否。反对者认为,很多人的学生生涯中浪费太多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而这种学习并没有多大效果,尤其对于多数人来说,一旦参加工作,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更有专业机构统计出在所有学英语的人群中,真正能学会一门外语并无障碍表达的不超过5%。此外,人们还把当代人母语水准的下降也迁怒于英语权重的过大,似乎正是英语学习时间的过多挤占了母语学习的时间,导致很多人把中文反而丢了。
在我看来,首先要分清楚应试教育的英语和真实英语的区别。应试教育中的英语的确有种种弊端,它过分重视分数,重视一些所谓考点,而将语言本身的美完全忽视掉了。但语言绝不只是一种工具,按语言哲学的理论,语言本身就是思想就是文化。英语的美妙难道只是枯燥的单词、艰涩的语法以及连老外都搞不明白的难题吗?不是。相反,英语的世界同样有动听的韵律,曼妙的文字,有趣的文化,甚至英文里还藏着与中文不同的思维方式。此外,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英语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即使其中多少藏着些所谓的语言霸权,但我们今天难道不也在享受融入这个语言世界的种种好处吗?英语在中国的流行一方面是文化开放接受外来文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经济上融入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即使大部分人并不需要去享受英文的美妙,他们也已经无可避免地卷入英文世界,因为我们的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化产业链中的一环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试教育的英语权重无论怎么改,真实世界的英语仍然重要,新东方等培训学校仍然会火爆,出国留学潮仍然汹涌,而英语文化仍将会长久影响我们。应试教育的设计者煞费苦心,但他们唯一的武器只能是分数的增减。我其实是为学生们庆幸的,把更多时间用在享受英语文化的美妙而不是一看英语试题就头痛,岂不是更好吗?
至于有人认为正是英语权重的过高导致今天学生母语水平下降,我以为同样值得商榷。的确,在初高中的学科版图上,语文的受重视程度一般,有时甚至不如数学、英语等同样权重的科目。但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恐怕仍然是其自身设置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语文课堂上,一方面充斥填鸭式的说教灌输,一方面死记硬背仍然是硬道理。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被简化成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主题表达”,作文考试更是机械化、程式化。将学生语文水平下降怪罪于英语权重过高是打错了板子。现在说要增加语文分数的权重,我以为增加权重固无不可,但如果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仍然不变的话,恐怕增加再多的分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