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晚会上,节目形式是众多的,既有歌曲,还有舞蹈,也有相声和小品。这场晚会是热闹的,但是,这样的晚会也让公众看到了形式主义的弊病。就是说,这样一台晚会是办给谁看的,是让谁欣赏的?鉴于盲人朋友的实际情况,盲人节的晚会可以“载歌”,又何必去“载舞”呢?
当然,作为银川图书馆,关爱盲人朋友并不是他们的天职,举办文艺晚会也不是他们的本行。他们能够在这样的节日里心里装着盲人朋友,本身就是一种善举的光亮,这是一种担当。但是,既然我们做出了善举,既然要奉献爱心,就要让这样的爱心更加落地,而不是走了形式主义的路。
盲人朋友,他们的生理缺陷自然就是看不到东西,他们只能用心灵倾听这个世界。为盲人朋友搞演出,自然就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奉上的理应是一场“听觉盛宴”而不是“视觉盛宴”。歌曲他们可以听一听,小品他们也可以听一听,可是舞蹈让他们如何去看呢?当然,他们也可以感知一下舞蹈的美,但是,我们更需要让这样的活动离盲人朋友近些再近些。
看到这条消息之后,第一感觉就是不会还有更多部门用“载舞”的形式庆祝盲人节吧!于是搜索了一下,结果却是让人尴尬的———近几年来,各地这样的活动还真多。我们来看江门的庆祝盲人节晚会的节目单:舞蹈、手语舞、拉丁舞、轮椅舞。如果这是一场为残疾人专门举办的活动,当然可以,可笑的是这是为盲人举办的晚会,这样的晚会盲人能看到吗?盲人晚会不需要华丽的灯光和大幕,他们需要的是一场“听觉盛宴”,不知道这样的晚会是办给盲人朋友看的还是办给领导看的。还有一个是福州组织盲人畅游西湖活动,盲人到西湖看什么呢?
在搜索的新闻中,笔者也看到了美好的一面:深圳的30位志愿者为盲人举办了一场“听电影”活动,不同的是他们不是让盲人自己“听”,而是在现场当起讲解员,一边用话筒讲解情节,一边让大家“听”,让他们感觉画面的存在;新疆的志愿者则举办了当五小时盲人活动,感知盲人的痛苦,以便今后更好为盲人服务。
盲人节无需去“庆祝”,各地媒体却不约而同地用上了“庆祝”这个词,这是需要庆祝的事情吗?在盲人节里,我们可以为盲人朋友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为他们赠送生活用品,可以送上一根智能拐杖,也可以送去适合他们用的收音机这样的小家电,更可以多关注盲人的心理和感受。而不是为了“庆祝”的形式而去“庆祝”。真不知道“载舞”的“庆祝”是给谁看的,答案只有一个,是给领导们看的,因为我还看到一篇报道:“舞台上表演的都是盲人朋友,台下领导和观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
庆祝盲人节可以“载歌”何必“载舞”!给盲人跳舞看,你咋不给盲人送书看?当然送书也要送盲人书籍。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仅出现了给盲人跳舞看的现象,在很多活动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比如那个给贫苦户送空调的献爱心活动。主办方回访的时候还很诧异,这空调咋没有人使用呢?这需要杜绝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