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走访,瓜农称,城管收钱,瓜农交钱后就能相对自由摆摊,是民间反映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另一位瓜农说,他被城管抓过一次,但没有交钱,"我抓住城管的衣服,只要你狠,城管也就怕了你。"要么交钱,要么斗狠。小贩与城管的怨恨,随时会成为冲突的导火线。(据腾讯新闻7月21日报道)
邓正加事件中也曾经提到过不开罚单的100元罚款问题,双方各执一词,至今真相不明。看各地城管的执法模式,总能见到罚款、扣东西、索要财物的影子。无论是扣东西还是缴纳罚款,还是交保护费,其实质都是以罚代管。
首先罚款的依据不明。根据《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因此行政处罚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同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缴罚应当分离。也就是说,无论从那个角度讲,城管都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从商户手中接过钱财。更何况不明不白的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的罚。称这种行为为"执法",简直是玷污了"执法"这一神圣的概念。
其次罚款的动机不明。据瓜农称,城管"执法"往往有一定"回旋余地",即交钱就可以相对自由摆摊。交钱了事,表明城管所谓的"执法"并不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一视同仁;而是以是否交钱为依据,随意变通。如此"执法",很难让人相信其动机真的是维护城市的市容市貌、整洁美观、交通秩序等。以"是否交钱"为依据,"区别执法",当然无法让瓜农心服口服,无法建立公平公正的环境,因而无法消除双方的矛盾,无法建立和谐的氛围。从"交钱买自由"的潜规则,也能解读城管恶名由来之一二。
最后罚款的去向不明。城管随性而要的这些所谓"罚款"去向何方?"交钱买自由"潜规则中交的钱去了何方?对罚款去向的猜测已然不是猜测,没有罚单的罚款是否上交国库,上交多少,全凭个人兴趣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灰色收入吧。罚款的去向再度让我们质疑罚款的合法性。很专家分析城管由于其工作性质,和摊贩之间是天然的仇敌。从城管罚款的去向,可以解读事实根本不是如此:于公,摊贩为城管提供工作内容;于私,有些地方的城管还可以不断在摊贩那里揩点小油。因此,城管应该感谢摊贩,摊贩是城管的额外收入,是城管的致富之路,甚至是城管的衣食父母。无摊贩,城管怎么过活?
城管"以罚代管"或者"只罚不管",此种伪执法现象一日不除,城管与摊贩永远不会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