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增速换取未来更长远、更高水平的发展是值得的。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
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我们不必忧心忡忡。审慎推进结构改革代替短期经济刺激措施,中国正致力于使经济转向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近期中国出现投资高涨的势头。中国的投资在经济产出中所占份额居全球前列,即便与其他经济体的历史数据相比也处于高位。相应的,过去十年经济产出中的消费占比不足。为了扭转这一不利趋势,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加大消费的作用,从而实现再平衡,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为实现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改革政策还需涉及两项内容:加强金融部门职能,强化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金融体系,能够较好地将居民储蓄配置到更有效益的领域,金融部门的改革也能直接提高居民投资收入。让更多资金流入服务业,加强服务行业的竞争,可以支持那些富有活力的创新企业,让它们真正成长起来。此外,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往往比工业具有更高的劳动密集度。劳动密集度更高的经济增长意味着更高的居民收入,而更高的居民收入意味着更多的消费。
遏制经济结构中的风险,中国还应继续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实现投资合理化,虽然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还可能放缓。但从所有衡量指标来看(除了未能达到中国过去30年的平均高增长率),这仍将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如果不进行改革,继续维持现状,中国很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居民收入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相反,如果能成功实施改革,中国人均收入到2030年可能达到美国的40%。
新的经济结构将带来更高质量的增长。质量更高,是因为这种增长模式不仅能促进就业、收入和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还将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方式将是可持续的。
调整经济增速换取未来更长远、更高水平的发展是值得的。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成功实施改革,到2030年中国将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成功改革在显著提高本国福祉的同时,也会增加全球需求,为全球经济强劲、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及太平洋部中国处处长,本报驻美国记者吴成良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