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执笔记者张晓茹,采访记者薛颖、刘石磊、郭洋、黄涵)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年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工业化城镇化与污染治理、走出一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的独特道路,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成就与前景,成为各国专家的话题。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综合国力,但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严峻,大范围雾霾、水污染、土地污染等时有发生,损害着公众健康。国外专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继续恶化,可能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拖后腿”。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中国商务与经济教授多丽丝·菲舍尔说,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人们清楚地看到环境污染已带来严重的经济影响和社会问题,江河湖泊的脏水、城市的雾霾弥漫、土壤中毒、儿童血铅病等均由环境污染引发,这些都导致健康问题,提高卫生成本,影响经济。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经济学家文森特·科恩说,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资源管理和加强水资源节约等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方针也与这些政策相吻合。中国在减少某些污染物和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如二氧化硫排放和污水处理,但一些污染物排放仍存在问题。
挑战严峻,只有正视问题,才能下定决心付诸治理行动。
十八大后,中国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2012年12月,中国环保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1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已明确的68件立法项目中有11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将“环境保护”与“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起,列为政府重要职能。
中国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各有千秋。例如,江苏省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个省区市共同打响大气污染治理联合保卫战……
美国著名生态文明专家罗伊·莫里森说,中国通过具体政策,清楚表明了将生态文明建设承诺付诸实践的意愿。
英国能源研究中心执行主管、皇家工程院院士约翰·拉夫黑德说,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促进能源消费的多样化,努力发展清洁能源,并且强调低碳经济才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在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项目部负责人、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说,如果一些西方人担心中国“生态文明”只是个美丽的口号,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则使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已被中国提到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的高度。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生态重任。
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该如何走?美丽中国该如何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国外专家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科恩援引经合组织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调查》说,中国应当进行改革以增强污染物排放的价格杠杆体系;应提高环境标准,尤其是在机动车和燃料方面;增强环境监督能力,尤其是在地方层面等。
王治河建议,条件成熟的时候在适当的省份或地区率先建立“生态特区”,引进绿色GDP和绿色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科技文化中心主任埃娃·施特恩费尔德说,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环境教育。此外,经济刺激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即破坏环境和导致气候变化的代价可以更多地计入原材料、商品和项目成本中去。
莫里森强调,政府可以在形成市场价格体系、市场规则、生态税收、投资与政策制定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拉夫黑德建议,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有助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持和宝贵经验。
既要发展的金山银山,也要生态的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并非朝夕之功所能实现,也非一城一地能够单独完成,但只要持之以恒、治之得法,美丽中国就不是梦想。正如拉夫黑德所说,中国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将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为全世界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