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城镇化新路径。舆论普遍认为,中小城市户籍有望很快放开,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收紧。
其实,这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的部署。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这实际上体现了对四类城市发展的方针,即“一线严管,二线放松,三线放开,四线开放”。其中,中小城镇在之前就提出居住三年就可以获得户口,一二线城市仍在探索积分入户。
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按我的理解,“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已经把以往笼统的“城市化”重点放在大城市集中资源的路径调整为“城镇化”重点放在“就地城市化”上来了。
一线城市也似乎在调整落户政策。年初,广州提出积分入户不再设限额,只要分数达到就可入户。到下半年积分入户政策调整后有松有紧,但却不再提限额放松的问题了。并把“拼积分”高低,改为“拼社保年限”,但限额每年3000个并没有松口。而据悉,今年共有2.3万名申请者,如果不扩大指标数,将只有零头数可以入户。另外,上半年,在广东省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落户广东的政策指引下,根据分配要求广州今年完成16万高技能人才落户广州的任务,但截至4月份,只吸引了6万左右的高技能人才落户。
影响中央城镇化政策调整的可能有这么些原因:一是特大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天津继北上广之后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第四个实施汽车限牌限行。我一直认为,广州之后,全国一二线城市都将面临这个问题。这不仅是灰霾的影响,而且更是交通体系不堪重负。二是对房地产泡沫的消解。一方面,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越来越严,但房价依然不断上涨;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房屋空置传闻不断。“限大放小”的城镇化路径和落户政策有利于把人口分布引向中小城镇。三是城市格局发展的新思路。中国的各种资源过多地往大城市集中,导致人们都冲着教育、医疗、文化优势挤向一二线城市。这在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城际轨道等高快速交通体系的建设,使城市群生活成为可能。如广东把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为纽带的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扩大到全省城城通高速铁路的“2.5小时生活圈”,将极大地改变城市格局和生态系统。四是产业调整和社会生活变迁。富士康跳楼事件后,包括富士康在内的许多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纷纷转向内地。这不仅是市场变化了,而且是产地也变化了。“离土不离乡”可以推动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而新型城镇化既可让农民工“就地城市化”,又不割断他们与乡土的联系,有利于“人性化的城市化”。
因此,我并不认为“未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可能将进一步收紧”只有一种简单的选择,更可能的局面是城市化与城镇化在城市群的背景下推动一线城市走出新路径。一是一线城市更加多地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广深在高速交通的导引下,促使其他7个珠三角城市迅猛发展,成长为世界级城市群,让周边城市吸引更多的城镇化人口。二是一线城市副中心得到更多的发展。广州新型城市化功能布局是“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123结构。可以严控都会区人口总量,适度发展新城区,将新增人口更多地安置在副中心并从中心城区抽疏人口到副中心。当然,前提是通勤式的交通体系以及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也许更重要的是把副中心发展为宜居宜业的区域,让居民安居乐业,从而减少通勤流、“钟摆族”。
据悉,《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根据中央城镇化会议讨论情况作出修改,有可能明年发布。这样,2014年将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破题之年。广州能否在已经推进的新型城市化的基础上再为一线城市城镇化作出新的探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