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资讯网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张“裸女”微博配图引起了网民的议论。配图中,3名裸女围着一块“神农山”的牌子摆造型。当然了,著名的大卫雕像在咱们电视台露一小脸的时候,“小伙伴”那里都给打了马赛克,官微里的裸女大约也就还尚存“雷池”概念,不敢堂而皇之,所以一概“马”了一下。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负责人说,这张照片为焦作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神农山人体摄影创作活动的照片,不是色情图片。裸体不等于色情,道理谁都懂得,但为何人体摄影创作活动的照片用到此处来了呢?负责人接着说,是为了推广河南冬季旅游的内容,并强调没有不正当引导的意思。前面半句其实不能自圆其说,推广冬季旅游焉能用得上夏季时的裸体女郎?好听点儿说叫“文不对题”,难听点儿说则叫“驴唇不对马嘴”。后半句亦有可议之处,即便如其所言没有不正当,但是不当,甚至有一点儿恶俗,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应该知道,涉裸的东西能够吸引公众的眼球。
前一阵子南京一家书店就搞了个“裸体阅读”图片展,在下有过评论,此不赘言。各地此起彼伏的车展,车模虽然非裸,但几乎“五十步笑百步”。当然了,就是在号称的“裸体阅读”那里,敏感部位也都巧妙地进行了遮掩,不像河南这张微博图片端的是赤裸裸。裸体诚然有美的一面,但也有前提条件,一个得看是谁,再一个得看是在什么地方。
比如《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里,张顺在岸上先吃了李逵的亏,随即“脱得赤条条地”撑了只船在水里大骂,把李逵诱上了船,然后“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英雄落水”。估计李逵在水里被人家把衣服给扯下来了,所以两个在江里打斗时,“一个显浑身黑肉,一个露遍体霜肤”。别看施耐庵妙笔生花,什么“一个盘旋良久,汗流遍体迸真珠;一个揪扯多时,水浸浑身倾墨汁”,但两个赤裸的男人打架,无论如何也与美字无涉。换了潘金莲肯定就不同了。记得早些年关于电视剧《水浒传》的一则花絮说,扮演潘金莲的台湾演员王思懿奇怪为什么她要洗好几次澡。后来有专家看出门道来了:“潘金莲的每一次洗浴,都是对自身命运的一次审视;每一次出浴之后,她的命运都向着悲剧的注定结局迈近了一步。”厉害,真是厉害!愚笨如本人,无论如何理会不到那些撩拨观众的镜头竟然有这一层的深刻内涵。顺便说一句,当年张顺“脱得赤条条”之余,还“匾扎起一条水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这个“一条水儿”是什么,我一直弄不清,敢是也跟遮蔽“小伙伴”有些关联?至于裸体美不美看在什么地方,不用多说,在画作里,在人体摄影大赛里,没人觉得突兀。
不知道这样作结对不对,移裸女照之于旅游宣传,是招徕方式上黔驴技穷的一种表现。这种方式如今并不鲜见,如一些城市的形象口号中,居然使用“叫春”、“我靠”一类的字眼。尽管他们城市的名字里确实有“春”,尽管想要借光的城市地域也确实挨着人家,仍然免不了利用汉语词义特性而行挑逗之实的嫌疑。事实上恐怕也正是如此,而不是公众想得有多歪,心理有多龌龊。我忽然想,时下大家都在叨咕“文化决定发展后劲”,而没人说得清这个“文化”究竟是什么,至于好多地方都简化成了文艺演出。这是不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