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在“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基础上,强力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提出以交通建设外通内连、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抓手,推动各市人均生产总值在2020年前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广东的粤东西北2013会战中,有7条高速项目建成通车,11个城市新区规划获批,粤西城市阳江当年人均生产总值在广东欠发达地区中率先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达到发展要求。由于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高于全省和珠三角增速,预计全年整体GDP增长10.5%,比全省高2个百分点。”
南方日报同时刊发评论员文章广东自贸区名未定,已向23部委发出征询意见方案,重点是面向香港和澳门。
据专家分析,广东自贸区打包申报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一是沙海琴“3+1”的打包模式减少了内耗,而国家面对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三个区域只需批一个自贸区很难拒绝。而实际上,一个自贸区,政策三地共享,广州还是“1 1”涉及范围最广,自然是最大赢家。二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显然具有“先行先试”性质,而面对广东自贸区,“国务院原则上不会再批准成立新的自贸区,但广东自贸区获批可能性超过九成,只是时间节点上要把握好,应等上海自贸区试运行一段时日,再启动广东自贸区方案”。也就是上海领先一步,广东只差一步。三是自贸区是区域开放的3.0版本,获批自贸区意味着广东重启政策优势。区域开放1.0版本的特区第一批是四家,广东占三;区域开放2.0版本的新区第一批只有上海浦东;区域开放3.0版本的自贸区又只有上海。显然,区域政策优势已经从珠三角转向了长三角尤其是上海。而这种趋势多少与当年邓小平自称后悔没有提前开放上海有关系。上海定位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等四个中心,与香港定位接近,这是重塑上海国际地位的重要步骤。广东能紧跟上,并形成更宽广的开放格局,与上海形成南北呼应之势,也可减轻上海以开放促改革的压力。
广东设立自贸区的意义在于:自贸区可以使广东再启改革、发展优势;同时,自贸区重点是面向香港和澳门,将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新挑战和新机遇。